舉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舉人據〔明史·選舉志〕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士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蓋太祖與劉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又據〔清史稿校注?選舉志〕載: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世祖統一區夏順治元年(1644)定子、午、卯、酉年鄉試……鄉試以八月……均初九日首場十二日二場十五日三場。首場四書三題五經各四題士子各占一經;四書主〔朱子集注〕〔易〕主程傳、朱子本義〔書〕主蔡傳〔詩〕主朱子集傳〔春秋〕主胡安國傳〔禮記〕主陳澔集說。其后〔春秋〕不用胡傳以〔左傳〕本事為文參用〔公羊〕、〔谷梁〕。二場論一道判五道詔、誥、表內科一道。三場經史時務策五道;鄉、會試同。乾隆間改會試三月殿試四月遂為永制。鄉試先期提學考試精通三場生儒錄送禁冒濫。在監肄業貢、監生本監官考送。倡優、隸、皁之家與居父母喪者不得與試。卷首書姓名、籍貫、年貌、出身、三代、所習本經;……士子用墨曰墨卷;謄錄用朱曰朱卷。……試子之所曰貢院士子席舍曰號房撥軍守之曰號軍。……有清以科舉為掄才大典雖初制多沿明舊而慎重科名嚴防弊竇立法之周得人之盛遠軼前代。其間條例之損益風會之變遷系乎人才之盛衰朝政之得失。 鄉試錄取者是為舉人第一曰解元;舉人錄取名額與時增減。以清代為例據〔清史稿校注.選舉志〕載:鄉試解額順治初定額從寬順天、江南皆百六十余名浙江、江西、湖廣、福建皆逾百名河南、山東、廣東、四川、陜西、廣西、云南自九十余名遞減至貴州四十名為最少。……康熙間先后廣直省中額五十年(1711)又各增五之一。雍正元年(1723)湖南北分闈照舊額分中各省略有增減。……咸、同間各省輸餉輒數百萬先后廣中額。
舉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漢代由郡守薦舉為官的人稱為「舉人」。唐、宋時稱可以應進士考試的人為「舉人」;至明、清則稱中鄉試的人為「舉人」。 【造句】舉人如果順利通過會試、殿試即成為進士。 △大會狀、大春元
舉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把人抱舉起來。《山海經.西山經》:「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舉用人才。《左傳.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為君也舉人之周也。」《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凡舉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漢代取士用人無考試之法皆令郡國守相薦舉被薦舉者稱為「舉人」。唐、宋時稱可以應進士考試的人為「舉人」;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也稱為「大會狀」、「大春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