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廠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明朝內府司禮監經廠所刊印的圖籍稱為經廠本。 司禮監原是明朝內府十二監、二十四衙門之一于洪武17年(1384)設置最初以掌管內廷各項禮儀及人事查核、監督廷筵、長隨當差等事務其后隨著皇帝的倚重司禮監的干政與專政逐漸形成。司禮監下轄經廠由司禮監提督總其事有4至6名經廠掌司執行書籍刊印與典藏為明朝內府專門刻書的機構。 司禮監經廠刊印的書統稱為經廠本皆出于專業刊印工匠之手據李東陽〔大明會典〕記載嘉靖10年(1531)統計司禮監內工匠有1583名合為39種別其中有牒紙匠、表背匠、摺配匠、裁歷匠、刷印匠、黑墨匠、筆匠、畫匠、刊字匠等這些皆為世襲匠戶是刻印書籍的專門人才在16世紀的明朝能擁有千人組成分工精細的印刷廠堪稱世界印刷史上的壯舉。 若依刊印的類別來分經廠本可分為5種: (一)御制書--為皇帝親撰、誥令或敕令臣下編修的書如〔御制大誥〕、〔大明律〕為太祖對全國臣民的律令;〔皇明祖訓〕、〔圣學心法〕為太祖、成祖敕撰:〔五經四書大全〕為胡廣奉敕編;〔大明一統志〕為李賢奉敕編等皆為其例。御制書是經廠本中數量最多者李晉華〔明代敕撰書考〕所列書目總計約100余種傳世至今者有70余種。 (二)敕刊書--為皇帝敕命刊印的書泰半為前代著述如成化間刊印唐吳競〔貞觀政要〕、正德間刊印宋江贄〔少微通監節要〕、嘉靖間刊印元馬瑞臨〔文獻通考〕等皆是敕刊書數量僅次于御制書。 (三)內府讀本--即內府內書堂所習用的各種讀本。明朝自宣德以后內府設立內書堂教導小內與宮女讀書識字所用讀本皆為經廠刊印。包括:〔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四書〕、〔千家詩〕、〔女誡〕、〔內訓〕等。 (四)佛道經典--明朝皇帝多好佛道內府經廠刊印不少佛道藏經有為發愿而刻經也有為供皇城內佛道僧侶誦經之用例如:明朝刊印兩部有名佛教大藏經〔南藏〕與〔北藏〕其中〔北藏〕即為經廠所刊印是成祖永樂18年(1420)為太祖及馬皇后追福發愿而刊印至正統5年(1440)刊成計678函萬歷12年(1584)再刊〔續藏〕。正統10年經廠刊印〔道經〕一藏480函萬歷35年(1607)再刊〔續道藏〕。此外又刊〔番經〕一藏147函是經廠刊佛道藏經外另一部大經典。 (五)對策試題--即每年會試選出的殿前策士在皇帝面前對策的試題在對策的前一日召請中書交六科廊繕寫并在內璫監督下當夜由司禮監刊刻于次日對策之前交至殿前。 明末宦官劉若愚〔酌中志〕卷18〔內板經書紀略〕記載當時存板書目總計有143種后呂毖〔明宮史〕上集依據〔酌中志〕書目匯編的經廠本目錄按經史子集四部列出存板書目與存書數量總計有157種2100余冊。〔酌中志〕記:「司禮監經廠庫內所藏祖宗累朝傳遺秘書典籍。」但長年來管理不善內府書板有些被盜出公然貨賣有些被劈毀御寒有些遭蟲噬霉爛等損毀日趨嚴重劉若愚所統計的存板狀況已較萬歷初年時減少十分之六、七。 經廠系代表皇家出版版面、字體、紙張皆頗為講究所刊的御制書以大板框、大字體表示崇敬如萬歷11年刊印的〔古文真寶〕內文為8行每行20字而跋文為6行每行11字可想見其字大如錢。字體以元趙孟頫的行書體為主活潑渾圓柔中帶勁但至明代后期漸趨匠氣。刊印板式以大黑口、雙魚尾、四周雙邊為特色富于變化美觀為尚。內文中多標明句讀與圈發便于閱覽斷句與辨識讀音。經廠本用紙由司禮監及乙字庫制造供應多為棉質紙紙色潔白堅厚墨色黑亮晶瑩堪稱精品。 經廠本最大缺點為校勘不精訛誤甚多由于經廠本傳鈔、刊刻、印刷等事皆出自司禮監之手宦者學問較為粗淺又多缺乏學術傳承與審慎校勘的修養不免于刊印時發生遺落文字、竄改原文或刪削對己不利的內容等事例為后代藏書家所詬病。
經廠本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明代經廠所刻印的書籍。大字大本但因出于閹宦之手校勘不夠精詳不為藏書家所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