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愛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仁者愛人」的字義十分明顯長久以來常見「仁愛」二字連用這二字連用表現了中語文化精神的崇高和人性的可貴。「仁」本是孔子「人道思想」的核心但這個字乃是抽象概念要使其具體化就必須用「愛」來指實。這個說法見于〔易系辭〕:「與天地相似…安土敦乎仁故能愛。」釋解是「仁者愛之理愛者仁之用。」這里「仁者」的「者」字是虛字重在說仁是愛所秉持的道理其理表現在愛的作用上。「愛」作名詞用是指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情緒;作動詞用時實際上必然是「及物」的即是有愛的對象對象可能是具體的人或物也可能是抽象的知識、觀念等等。 「仁者愛人」的內涵〔中庸〕第二十章中有「仁者人也。」〔論語.顏淵篇〕中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孟子.離婁下〕中有:「仁者愛人。」〔孔子家語.致思〕中也有「仁者愛人」之句;〔哀公問〕中有「立愛自親始」〔顏回〕中有「愛近仁」確定了仁表現在愛上并且指出從愛什么人開始。在〔韓非子.解老篇〕中更把仁者愛人的狀況做了描述:「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報也。」是說仁者愛人出于心中喜悅的自然情感因為愛故而樂于見到所愛的人有福祉而不愿其遇到禍患。在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中說:「仁之為言人也。…仁之法在愛人(愛別人)不在愛我(愛自己)。人不被其愛(被為廣被之意即廣施是說人若不廣施其愛而愛別人)。雖厚自愛不予為仁。」是說「愛人」的真諦不是愛自己而是愛別人;而且要盡量多愛別人;其〔必仁且智〕中也說:「何謂仁?…仁者惻(或作憯)但愛人謹翕不爭好惡敦倫無傷惡之心無隱忌之志無嫉妒之氣無感稔之欲無險峻之事無避違之行故其心舒其志平其氣和其欲節其事易其行道故能平易合理而無爭也如此者謂之仁。」把仁者愛人的心理狀況描述得相當詳盡并見出仁者在愛人時自己所得的感受。 孟子更把仁者愛人擴大范圍〔盡心篇〕中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固然是針對國君說的若把「仁民」看做是「親」以外所有的人則可用于任何人。〔梁惠王篇〕中說:「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則愛的對象可以無所不及是真正愛的精神故能合于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