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策略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在教法上一般將教學策略視為與教學法的同義字是教材和學習者之間轉達訊息的媒介。傳統上教學法有許多分類簡單的二分法分成教師中心教學法和學生中心教學法。教學策略一辭出現在一九七零年代后期學生為中心教學法的設計原理之中主要是指為協助學習者達成每個教學目標的詳細計劃。 教學設計者在分析教材特性、學習者特性與學習表現目標后即決定教學策略包含組織策略設計、傳送策略設計和管理策略設計等三方面合宜的教學策略設計可確保學習的成功。 組織策略是以教材內容為對象。對于單一的概念或原則考慮的策略項目包括提供定義、例子、練習和不同呈現方式等。對于復雜的教材內容考慮的策略項目包括如何安排順序、綜合、前導組體或總結等等。 傳送策略涉及學習者接受和反應所學教材的方法。教師、媒體、書本等為三種主要的傳送類型。 管理策略是指何時采用適當組織策略和傳送策略的考慮如使用教學資源或實施個別化教學的時間安排。 在教師為中心的教法下教學策略設計包括如何擬定單元大綱、不同教學活動與時間的安排補充教材的決定等等。在學生為中心的自學情境下教學策略設計以發展模組(modules)為主包括計劃學習目標、活動指引、閱讀教材、練習題目、回饋型式等等。 擬定教學策略也可指如何設計教學事件包含對教學單元主題的詳細計劃如對引導注意告知學習者目標呈現刺激教材和提供回饋等方面的計劃擬定。 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策略為在教學歷程中能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一套有系統、且具體的方案。根據派爾斯(S.G. Pairs)的研究指出:成功的教學策略通常具有下列幾項條件: 1.成功的教學策略必須是一個可達成目標行為的方案。 2.成功的教學策略必須兼顧到敘述性、程序性、和條件性知識的傳遞使學生具有「使用何種策略」、「如何使用策略」、「何時使用策略」以及「為何使用策略」等有關的知識。 3.成功的教學策略應發展出學生正向積極的態度。因此策略訓練計劃應同時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和動機才能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增進學習能力的獲得。 4.教學策略應配合學生的認知方式、期待、和學習方式。 5.成功的教學策略應以漸進的方式增進學生的信心及自我效能。 6.成功的教學策略應提供直接且公開的教學。例如: (1)以細步驟呈現教材; (2)在同一時間內教導單一方面觀念; (3)讓學生精熟有次序有組織的教材; (4)示范有技巧; (5)呈現實例; (6)針對學生學習困難再詳細解說; (7)監控學生學習狀況。 7.成功的教學策略應訓練學生主動參與「生出性學習」的活動以訓練其監控及反省能力。 8.成功的教學策略應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和動機使學生產生愉快和價值感;并且配合實際生活的需要使學生產生學以致用的效果。 總之派爾斯認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可以促進學生認知歷程的效果及心智技能的獲得。 教學策略包括促進學生文章理解的教學方法、促進語文及閱讀能力獲得的教學方法以及促進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等。各種策略及方法的使用將因所設定的教學目標而有不同的評量標準。因此教學策略在教學歷程中應用范圍較廣通常都具有正向的評量結果。
教學策略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