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教育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4-22 歐用生(2002)。快樂學習或安樂死體驗學習的批判教育學意涵。課程與教學季刊5(4)107-124 Renzulli J. (1977). The Enrichment Trial Model. N. Y.: Creative Learning Press. 2:體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是指透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習者經歷一個或一系列的活動再利用活動的經歷進行反思進而產生學習。例如實際演奏的音樂教育、動手做的美術教育、強調身體活動的體育課程等等也包含以攀巖、登山為主的所謂冒險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體驗教育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方法。教育人員有目的地讓學生投入直接的經驗之中并能進行重點的反思以促使其增長知識、發展技能并澄清價值。體驗教育也受到柯漢(Kurt Hahn)所倡導的冒險教學觀的啟發。他的教學模式以體驗為基礎設計一系列活潑、有趣、緊張刺激、富有挑戰性的活動讓指導員帶領學生逐步挑戰完成以幫助學生探索自己、突破自己、接納自己、并增進團體互動的經驗。 體驗學習有賴于慎選活動的經驗并加以反思、批判地分析與綜合。學習者必須能主動投入、采取行動、做出判斷、并充分了解可能的結果。此外體驗教育還具有下述特色:首先體驗活動大多不是個人單獨所能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合作也因此有助于促進積極的人際互動并培養領袖氣質與能力;其次體驗活動也提供直接經驗的機會利用親身參與活動的體驗不管是問題解決或失敗挫折的經歷都能從做中學;最后體驗活動往往十分活潑有趣充滿刺激可充分激發成員參與與挑戰的勇氣與動機。 體驗教育的基礎之一是重視經驗的教育傳統。強調經驗的進步主義教育肇始于杜威(J. Dewey)他于1897年創立的實驗學校強調采用活動方案做為學習的主要方式。杜威認為經驗是認知的主要來源而教育應該是協助學生心智連續的成長過程直至全面的發展。經驗學習是學習者直接與正在學習的事物接觸由此獲得意義增進洞見以便將經驗用于以后的新情境。其學習過程一般均采用Kolb(1984)的看法分為具體經驗、反省的觀察、抽象的概念化和主動的試驗等四個步驟。簡言之活動課程乃以學生為中心故又稱經驗課程。此一概念在當代的職業教育中也受到重視如英國1980年代后期所發展的技職教育課程方案(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itiative TVEI)強調學習應透過經驗而不是經由書本或講授。 不過體驗教育或經驗課程亦有可能流于玩樂和游戲活動的拼湊且活動本身缺少連續性流于表面的快樂、膚淺和形式因而不能有系統的發展兒童的心理過程對于認知與情意的發展幫助有限。此外體驗教育往往強調直接的經驗如果只重視這種教育可能限制了學生對抽象思考的認識與學習反而有礙其他重要能力的培養。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4-22 歐用生(2002)。快樂學習或安樂死體驗學習的批判教育學意涵。課程與教學季刊5(4)107-124 Renzulli J. (1977). The Enrichment Trial Model. N. Y.: Creative Learning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