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結構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研究家庭可從三方面進行:一是家庭結構二是家庭過程三是家庭文化。這三方面都與教育具有密切的關系其中家庭結構是家庭的靜態面包括家庭的組成型態、因素及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依據馬錫安(J. John Macionis)在其一九九三年〔社會學〕(Sociology)一書中的意見若作不同文化比較家庭結構的研究包括家庭組成型態、婚姻型態、權威型態、居住型態、家族關系型態 家庭的組成型態主要分成兩種:一是核心式小家庭(nuclear family or conjugal family)二是擴散式大家庭(extended family or consanguine family)。前者通常是現代家庭其組成系以夫婦及子女為主。后者通常是傳統家庭其組成不以夫妻為主而以整個親屬關系為主。這兩種家庭組成型態對于家人交互作用關系及子女社會化過程的影響差異甚大。 家庭的婚姻型態可以分為內婚制(endogamy)與外婚制(exogamy);也可以分為一夫一妻制(monogamy)與包括一夫多妻制(polygyny)或一妻多夫制(polyandry)的多配偶制(polygamy)。內婚制是指社會僅準許與同一團體或同一類型的成員結婚。外婚制則指社會僅準許與不同團體或不同類型的成員結婚。事實上目前大部分社會均采某種程度的內婚制與外婚制合并制。在實行多配偶制的社會一夫多妻制遠多于一妻多夫制。大部分的社會都采一夫一妻制。在離婚率較高的社會則多采連續性的一夫一妻制即離婚者再結婚但仍限于一夫一妻。不同的婚姻型態所形成的家庭文化及子女社會化型態自然不同。 家庭的權威型態可以分為大家庭中的親長權威為主型態、小家庭中的丈夫權威為主型態、及小家庭中的夫妻平權型態。在大部分現代社會中平權已經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特徵。在平權家庭中子女的社會化及教育乃有其新的發展模式。 在居住型態方面很多結婚夫妻于婚后即遷離父母住處改住于新環境(neolocality)。有的夫妻則住在接近夫家的附近(patrilocality)或妻家的附近(matrilocality)。就維持和諧的家人關系及子女照顧的需要言上述各種方式各有利弊。我國也有學者倡導設計新的住宅型態以容許子女婚后住于新環境又能就近照顧父母親善盡孝道。 在家族關系方面現代社會都兼重父系及母系建立家族及親屬關系(bilateral descent)。過去的傳統社會則大部分重父系關系(patrilineal descent)另有一部分重母系關系(matrilineal descent)。這種親屬關系的型態會影響家庭文化及子女的社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