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lái)源:辭書
1:「自反」出于 〔孟子.離婁篇下〕其文為:「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心不仁也?必?zé)o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心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 又〔孟子.公孫丑篇上〕載:「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wàn)人吾往矣。』」這兩段話是孟子關(guān)于「自反」的論說(shuō)。前者謂君子一言一行均時(shí)刻自反故能異于常人后者則言曾子能循理自反故直道而行不為外物所動(dòng)。 一個(gè)人能自反便中心有主不受外力左右更能不遷怒、不貳過(guò)。所以孟子勉人要能做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與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用意相同都是自我修養(yǎng)的要道。
自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lái)源:辭典修訂版
1:自我反省反求諸己。《禮記.學(xué)記》:「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恢復(fù)原來(lái)的面貌。《莊子.天地》:「向之人何為者邪?夫子何故見之變?nèi)菔K日不自反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