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律背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二律背反是康德在一七八一年出版的〔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探討知識成立條件時所提出的概念。認為認知必須起源于感性界。這些感性內容由知性范疇作用后才能成為知識。基于此對傳統形上學處理世界整體所形成的理論康德藉用范疇四分法提出四組所謂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這四組二律背反的內容如下: 1.就量而言有正論及反論相互對立。正論者認為在時間上有開端空間上為有限的;反論者則認為世界在時間上無開始空間上亦沒有限制。2.就質而言有正論及反論相互對立。正論者認為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由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組成;反論者則認為世界事物并無最簡單的組成原子一切事物都能無限地進行分割。3.就關系而言有正論及反論相互對立。正論者認為世界除了機械因果法則之外必定有一無制約的自由原因;反論者則認為并無所謂的自由一切均受制于自然的機械因果法則。4.就樣式而言有正論及反論相互對立。正論者以為在世界中必然有不受制約的絕對者存在而且是世界的一部分或是整個世界形成的原因;反論者則以為世界無絕對必然者存在亦不可能成為世界形成的原因。康德稱前兩項為「數學的二律背反」且由于其中的正反論均關聯到同一經驗世界故無法同時成立。而后兩項為「物理的二律背反」則由于正反論關聯不同的世界反論只關聯到經驗世界的整體正論則關聯超經驗的世界故得以同時成立。總括而言康德認為當認知主體試圖跨越經驗層面而對世界整體進行認識時即產生理性的二律背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