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樂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武樂又稱「大武」于西周時代用以歌頌周武王伐紂的功績。傳說創作者是周公目的是炫耀周王武力強盛用來威懾諸侯與人民屬于執干戚的武舞。孔子在[論語·八俏]中批評武樂「盡美矣未盡善也。」因其并未能像「大韶」那樣表現和平之德。大武也是〔周禮.春官.大司樂〕所說「六樂」中的周樂作為宗廟之樂祭祀祖先。 據〔禮記.樂記.賓牟賈〕記載孔子所見大武共分六段:第一段是戰前準備先是擊鼓號召后持盾牌久立象徵等候諸侯來到接著是緩慢抒情的歌唱表示等待時機。第二段表現及早掌握時機舞隊在中間表演另有二人獨舞分飾王及大將舞蹈熱烈象徵決策者必勝的決心戰事獲得成功。第三段表現滅商以后又向南方進軍襲擊淮夷。第四段表現在南方取得勝利疆域鞏固。第五段表現周公、召公協助周王統治舞者左足舉起右膝著地表示和平統治。第六段舞隊重新集合表示對周武王的崇敬。上述六段樂舞的歌詞仍保存在〔詩經.周頌〕中「我將」、「武」、「賚」、「般」、「酌」、「桓」等篇。大武不只是單純地為武王歌功頌德而是將大武視為六代樂的必然歸宿一方面宣揚周室天命在茲德配圣王另一方面是為了強化等級名分制度鞏固統治秩序。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改周「大武」曰「五行」漢襲秦制可知秦、漢時此樂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