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樂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非樂(ㄌㄜˋ)是墨子的一個主張見[墨子·非樂上篇]。非樂是反對泆(同逸)樂因為泆樂于人無益。墨子主張仁人之事必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利人即當為不利人即當止。而仁者之為天下謀利不是為求目之所美耳之所樂口之所甘身體之所安。若為這些而剝奪了人民衣食之財仁者是決不為的。墨子之非樂并不是以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為不樂也不是以刻鏤華章之色為不美也不是以芻豢煎炙之味為不甘也不是以高臺厚榭邃野之居為不安。雖然身知其安口知其甘目知其美耳知其樂但是往上考究這些不合圣王之事往下度量不合萬民之利因此以樂為非。 墨子認為王公大人制造樂器必然厚斂于民以致百姓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在這種情形下王公大人之撞巨鐘、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干戚實在無益于興利除害。墨子非樂就是因為王公大人奪取人民衣食之財。 墨子更認為王公大人早朝晚退聽獄治政士君子竭股肱之力殫思慮之智內治官府外收關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倉廩府庫都是分內之事。而農夫早出暮歸耕稼樹藝婦女夙興夜寐紡績織紝也都是分內之事。但若王公大人喜歡泆樂就不再早朝晚退必致國家亂而社稷危亡。士君子如果喜好泆樂必然不再竭股肱之力倉廩府庫因而空虛。農夫如果喜好泆樂必然不再早出晚歸多聚菽粟。婦人如果喜好泆樂必然不再夙興夜寐紡績織紝所以提倡非樂。 墨子非樂是從泆樂可能防害工作于人于國都不利著眼。而墨子所主張的是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頗有視為生產工具的意思樂(ㄩㄝˋ)固然能陶冶性情表現禮儀而且古代把樂做為一種重要教材但墨子卻認為從這方面擴展下去只重娛樂陷于貪圖泆樂的狀況所以寧可免去而過樸實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