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格萊基本信息介紹
簡體: | 巴格萊 |
繁體: | 巴格萊 |
拼音: | ba ge lai |
讀音: | bā gé lái |
英語: | Bagley, William Chandler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單字解釋: | 巴 格 萊 |
造句: | 暫無此詞造句 |
組詞,組成語: | 巴 格 萊 |
|
巴格萊解釋
|
巴格萊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巴格萊(1874~1946)為美國教育家及作家生于密西根州之底特律。一八九五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理學士;一八九八年得威斯康辛大學的理學碩士;一九零零年獲得康乃爾大學哲學博士;一九一九年再獲羅得島州立大學之教育博士。 巴氏首先執教于公立學校以及師范學校;一九零八至一九一七年出任伊利諾大學教育學教授;一九一七年再任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教育學教授;一九二零至一九二五年負責編纂國家教育協會的報刊;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七年又擔任該協會國家教育評議會的主席;一九三九五一九四零年主編〔學校與社會〕期刊前于一九四零年以榮譽教授退休;一九四六年逝世于紐約市。 巴格萊在教育上強調學校經驗的重要性特別是反對法國人拉夏洛泰(L.R. de La Chalotais 1701~1785)的生活經驗優于學校學習的觀點。他不認同一般的生活經驗一定比學校老師所教授的知識要來得好反而因為學校能夠提供一種「代替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使得學校更具有獨特的需要性。他以歷史和地理科為例在學校學歷史、地理學生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須事事皆得親身經歷過便可以從課堂中獲得經驗和學習。而這種「代替經驗」正可以彌補生活經驗不足之憾使人類的學習范圍變得更廣、更多。在一九三零年代巴格萊成為精粹主義(Essentialism)教育哲學派的領袖;巴格萊及其學派相信教育的宗旨乃在于予人以基本的素養摒棄傳統學科內容和所加諸于學生身上的種種有形的要求。 巴氏共有二十幾本著作出版。在教育方面主要有:〔教育歷程〕(The Educative Process 1905)、〔教育價值〕(Educational Values 1911)、〔教育決定論〕(Determinism in Education 1925)、〔教育與杰出人物〕(Education and Emergentman 1934)以及〔全球學校百年紀〕(A Century of Universal School 1937)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