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教育行政」顧名思義是指國家對教育事業的行政而言。詳言之教育行政乃是教育人員在上司和下屬的階層組織中透過計劃、組織、溝通、協調與評監等科學歷程貢獻智慧群策群力為促進國家教育事業發展、達成教育目標所表現的種種行為。這一定義包括四項內涵:(1)教育行政是一個包括計劃、組織、溝通、協調、評監的連續性歷程; (2)教育行政組織系一強調階層關系的社會系統; (3)教育行政的績效受教育行政人員所表現行為的影響:(4)教育行政的目的在達成教育目標。四項內涵如下: 1.教育行政是計劃、組織、溝通、協調、評監的歷程:教育行政乃是一種繼續不斷的程序其中包括下列必經的步驟。 (1)計劃:指以審慎的態度和方法預先籌謀并決定做何事及如何做以求經濟而有效地達成預定目標。此一步驟可分為:?對于應行采取的措施作一原則性的決定;?規劃執行上述原則性決定的實施方案;?將實施方案進一步加以發展使之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設計。 (2)組織:為實現計劃必須建立組織始能結合人力運用物力。此「組織」階段共包括四項工作:?建立組織的結構;?明訂各部門、各職位的權責;?依據職責遴用人員;?分配物質資源。 (3)溝通:組織一旦建立之后教育行政主管即應與僚屬進行溝通其目的至少有二:?建立對計劃要旨有共同的看法與了解;?研討確定執行的要領。 (4)協調:各單位及各成員共同執行計劃時在消極方面應盡量避免彼此間之沖突否則容易相互抵消力量;在積極方面應促成單位成員間的相互合作彼此密切配合這就有賴協調的實施。 (5)評監:教育行政工作經計劃及執行之后即應進行評監以了解其得失做為改進及革新的依據。教育行政工作唯有在不斷的評監之下才能日新月新不斷進步發展。 2.教育行政組織系一強調階層關系的社會系統:社會系統論者把教育行政組織看作是一種社會系統(social system)而社會系統是一群具有固定范圍而又彼此交互作用的元素(次級系統)與活動經此交互作用所組成的一個獨特社會實體。 根據葛佐爾斯(Jacob W. Getzels)、顧巴(Egon G. Cuba)等社會系統論者的觀點可從三個角度觀察教育行政。第一從結構上看教育行政即是社會系統中之上司、同僚、下屬的階層關系組織。第二從功能上看教育行政是透過這種階層組織以統整角色與物力達成組織目的并適應外在環境。第三從運作上看教育行政的運作務必掌握教育行政組織內外的全盤關系注重組織成員的交互作用和互助合作并且力求「機構的角色期望」和「個人的人格需要」二者的統合才會圓滿有效。 3.教育行政的績效受教育行政人員所表現行為的影響:除了從行政程序和社會系統的觀點來了解教育行政之外也可從行政行為的角度來探討教育行政。而行政行為的探討則注重教育行政主管的領導行為認為行政主管應設法影響組織成員避免受人消極性影響唯有如此才能提升行政績效。 教育行政主管影響別人的行為又稱為行動倡導者的行為。至于行政主管影響部屬常用的行動策略計有訓練、告知、支持、指導、介入、激勵、命令、設計等。此外教育行政主管接受別人影響的行為又稱為行動接受者的行為。此類行為可以分為自我選擇的、違反意志的、無知的三種。當然做為一位賢明的教育行政主管應盡量設法自我選擇的接受而避免無知的接受和違反意志的接受等兩種行為。 4.教育行政的目的在達成教育目標:教育行政本身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一定要說有目的也僅是一種中介目的而已。亦即藉行政的力量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全發展以謀國家建設的不斷進步。從微觀言教育行政旨在協調并結合人力物力以增進教與學的效果;從鉅觀言教育行政旨在藉支援教學提升教學績效以實現國家教育政策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從而培育健全的國民。
教育行政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對于教育事業的管理與監督以求有效而經濟的實現教育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