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大倫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教之大倫」即設教之大義是周代的大學教育在開學時所注重的七項教學的基本原則;用意在于使學生能符合尊師重道、從政報國、恭敬求學、收束威儀、從容學習、獨立思考、循序漸進等七項基本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高尚其志。 據〔禮記·學記〕云:「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文中涵義第一項是指學生入學時有關的官員穿著朝服用蘋藻祭祀先圣先師表示尊敬道藝使學生知所仰慕。第二項是指令學生誦習〔小雅〕的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篇君臣宴樂相勞苦的詩篇令學生感受向學的志意最后所學的可以用于國家。第三項是指授課前先擊鼓召集學生然后學生打開書篋用以提撕警覺使學生肅穆的向學心不外馳。第四項是陳列苦茶、荊條等體罰用具以收震攝學生的威儀使其不敢怠惰傲慢。第五項是指入學在春天考查成績則在夏祭之后有充分的學習期限使學生能按自己的志趣從容學習。第六項是指教師應時常觀察學生的勤怠但不干預使學生能獨立思考而獲益所學扎實而不易忘記。第七項是指按學生年紀長幼與接受能力教師對年長者諮問讓年幼者旁聽待學力累積則自能通曉循序漸進。 總之上述七項內容包含著對德育、智育二方面施教的基本要求。其中談及振興鼓舞學生的方法整齊嚴肅的用意從容涵養的益處并未提及實際教學的具體內容而著重在涵養、堅定學生的志向。由此可見周代設立大學教育的本意并不特別講求知識的直接灌輸反著重在啟迪學生的心智俾其立下遠大的志向發揮自動學習的精神。這里應該說明一點以革除后代的誤解即是「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是陳列著這兩種懲罰的工具使學生看了有所警惕并未說即刻用此二物體罰學生。試想在開學的第一天就打學生怎么可能?后世誤以為教師可以「任意體罰」學生乃是誤解必須糾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