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三綱五常」是指君臣、父子、夫婦等三種基本人倫關系以及仁、義、禮、智、信等五種德性其名首見于〔白虎通義〕。 三綱涵蓋君臣、父子、夫婦關系。就君臣關系來說君是群體的中心眾人應歸心凝聚于君的領導臣則應堅定心志效忠于君以維系團體的存在;就父子關系來說父應教導子女正當的道理子女則應以誠懇恭敬的態度規諫父親;就夫婦關系來說丈夫應以正道來扶持妻子妻子則應以禮來服從丈夫。含蘊于君臣、父子、夫婦關系之核心者乃是禮義正道而非無理的權威宰制。當前有些人認為「三綱」是封建時期的父權觀念事實上儒家的倫理觀基本上主張相對的義務君有君的本分臣有臣的職責各自都應盡自己的義務和職分;父子和夫婦也是如此。而其間最重要者乃是雙方互敬互愛、互相成全、相勉于正道的心情。今人的誤解實是忽略了儒家學說的真義。 五常涵蓋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規范。「仁」是同情與愛敬他人的心;「義」是裁斷事情價值的能力;「禮」意指認知和實踐道德規范的能力;「智」是判斷是非的能力;「信」是堅守信念或承諾的意志。五者乃是立身處世的必要德性與規范。
三綱五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三綱指君臣、父子、夫婦之道。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皆為舊時的倫理標準。后泛指一切的人倫大道。《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小生慣讀經史教導鄉里徒弟無過是教他學習個孝、弟、忠、信的道理識得個三綱五常。」
三綱五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成語詞典版
1:修訂本參考資料:三綱指君臣、父子、夫婦之道。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皆為舊時的倫理標準。后泛指一切的人倫大道。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小生慣誦經史教導鄉里徒弟無過是教他學習個孝弟忠信的道理識得個三綱五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