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蘇格拉底(470~399 B.C.)系古代希臘三哲之一。他是古希臘雅典人曾為雕刻師參加過波羅龐尼西尼(Peloponnesian)戰爭大部分歲月都從事于雅典城邦青年教學的工作。蘇格拉底也是一位詭辯學者不過他不同于一般詭辯學者的地方是不把教學當成販賣知識的活動。他在雅典城邦的教學絕不收取特定數額的學費而任由學生自由饋贈。他安貧樂道不講究衣衫樂于沈思無時不在思考著人性、道德、知識、社會、政治等方面的問題。 羅馬哲學家、文學家西塞祿(M.T. Cicero 106~43 B.C.)認為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歷史的分水嶺。蘇格拉底以前的西方哲學家熱衷于宇宙與自然問題的探討;蘇格拉底以后的哲學家則轉而對人的問題熱烈地討論。因此蘇格拉底被認為是將天上的哲學帶領到人間的哲學家。他以敏銳的思想給人確定的知識堅信唯有在人自認為無知的情況下人才會仔細地、用心地追求知識。他指出智慧、知識、道德是人們應該努力追求的目標。他教導人們要自己認識自己不要自詡為智者而要做一位愛智者。蘇格拉底期望人們都能認識到分辨善惡的知識。一個人的價值表現在他對道德價值的實踐上。他相信人們會追求幸福和快樂如果人們都能追求善惡知識的話。他不希望人們將個人的健康、力氣及精神花費在不道德的事務上。 蘇格拉底有縝密的邏輯思考方法。在討論問題時先講求概念的清晰與明確的意義一方面運用定義界定的方法要求討論者先行界定概念;一方面要求討論者利用歸納的思考方法找出思考過程中經驗事實的佐證。他期望討論者自己發現知識自己形成結論而不是別人給予結論形成答案。這就是后人所謂的蘇格拉底詰問法(Socratizing method)。蘇格拉底曾提出知識即道德的主張;他希望人們對善惡、是非有明確的認識不贊同詭辯學者的主張即個人的知覺就是知識的說法。他主張知識是由概念而不是由感覺形成;知識有普遍性與持久性。因此一般社會生活當中的道德原則亦應有其普遍性與持久性。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道德規范下的教育思想。人的德行的發展就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蘇格拉底的思想影響了柏拉圖(Plato)而柏拉圖的思想則影響到了亞里斯多德(Aristotle)。這三位古希臘哲人對西方哲學思想的貢獻已獲得舉世的公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