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辱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知足不辱意思是說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垢辱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這句話最好連上上文來看上文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前面用問話式:聲名和自身兩者那一個最親?自身和財貨那一個更重要?得與失那一個 病更多?然后說「過分的珍愛必然引起很大的耗費;收藏的太多必然有更多的亡失。」如果知道身外之物都不足珍惜不刻意追求便能知足能知足便不會引起不必要的垢辱。老子一貫的認為多欲是人類社會的禍亂之源當權主政的人如果多欲想擴張領土不惜對外挑起戰端侵略征服而致殺人盈野;對內則為收集財貨橫徵暴斂使致民不聊生。平常人如果多欲則不免貪財好貨欲念無窮貪婪的后果往往身敗名裂。由此可見人類之所以不免于戰爭社會之所以不免于暴戾都是出于多欲的痛對照〔道德經〕第四十六章所說:「罪莫大于可欲(或作「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矣。」可以更明白老子的意思。事實上人類的罪惡的確多出于不當或過多的欲望;人類社會的禍亂不幸追根究柢多是出于人性的貪婪和不知足;罪過犯行往往出于貪得的動機。為了矯治人性的這項弱點人當減少欲求能知足則不必妄求過求自身不役于物便是真正富足的人所謂「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就是這個道理。 大致來說「知足不辱」、「少私寡欲」與「不爭無尤」都是老子用來矯正人性貪婪、欲求無厭的良方是值得參悟自省的。
知足不辱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晉書.卷九六.列女傳.涼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傳》:「今國雖小足以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誡也。」
知足不辱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成語詞典版
1:修訂本參考資料: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晉書˙卷九十六˙列女傳˙涼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傳:今國雖小足以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