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王道」是中國古代理想的道德政治;最初語見〔尚書.洪范〕:「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意即天子若欲為諸侯共主則需不偏不黨正直無私。以后王道遂成為先秦諸子尤其是儒家的政治理想。王道與「仁政」、「德治」同義孔子雖未曾明言「王道」但是力倡仁政、德治盛贊堯舜禹之為君以其大公無私戮力從公。〔禮記.禮運篇〕中孔子也曾勾勒理想的政治藍圖為「大同世界」。孟子則「言必稱堯舜」明王霸之別如〔公孫丑上〕說:「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必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王者發政施仁以德服人;霸者攻城掠地以力服人。二者不同判然別矣。 荀子承續孔孟之說在〔王制〕、〔王霸〕諸篇詳論王道、霸道、疆道之別以及王者之制法。首先王者以仁義禮法立國霸者以誠信威力立國疆者以侵略攻伐立國如〔王制篇〕中說:「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屬國)疆奪之地。」「知疆大者不務疆也。慮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是知疆道者也。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實倉廩便備用案謹募選閱材伎之士然后漸慶賞以先之嚴刑罰以糾之存亡繼絕衛弱禁暴而無兼并之心……是知霸道者也。」「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義眇天下、威眇天下……以不敵之威輔服人之道故不戰而勝不攻而得甲兵不勞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王霸篇〕別說:「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面亡……挈國以呼禮義而無以害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湯以毫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無它故焉以濟義矣。」「德雖未至也義雕未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 刑賞已諾信乎天下矣。……與國信之雖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也……無它故焉略信也。」「挈國以呼功利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敵國輕之與國疑之權謀日行而國不免危削藄之而亡……無它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謀也。」簡而言之王者以德服人以義立國;霸者以力服人以信立國;疆者亦以力服人以攻伐立國;危者以利誘人以權謀王國。因此為政者應謹慎選擇施政之道與輔政之士〔王霸篇〕中說:「故與積禮義之君子為之則王與端誠信之士為之則霸與權謀傾覆之人為之則亡。」得人者得國失人者失國豈可不慎。 其次在〔王制篇〕中荀子并詳論王者及其制法:「王者之人飭動以禮義總斷以類明振毫末舉措應變而不窮夫是之謂有原」意即王者謹于禮義善于推理論事明察秋毫應物不窮可為深知為政之本。「王者之制通不過三代法不貳后工……衣服有制宮室有度人徒有數喪祭械用皆有等宜」亦即王者以三代之道后王之法制定車服禮器、人徒宮室的儀度。而「王者之論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尚賢使能而等位不遺;折愿禁悍而刑罰不過……夫是之謂定論在說明王者用人拔才的原則;「王者之等賦政事財萬物所以養萬民也……四海之內若一家故近者不隱其能還者不疾其勞無幽閑隱僻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夫是之謂人師是王者之法也。」(參見「人師」)則在說明王者之施政。質言之王者以德服人以禮治人以才取人讓政施仁所以天下歸心。
王道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思想。 【造句】湯、武革命順天應人就是王道思想的發揮。
王道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一]ㄨㄤˊ ㄉㄠˋ wáng dào 2:北京方言:(1) 指性子猛烈、劇烈。(2) 指蠻橫、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