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者謂之道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中國之傳統哲學概念以形體之可見或不可見為分際可見者為「形而下」不可見者為「形而上」。〔周易·系辭上〕第十二章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又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皆不可見其性質屬于「形而上」至于一切可見之有形體則稱之為「器」。依據易理宇宙萬物構成前皆經陰陽交會聚合轉化的過程而此過程含有最基本的原理為宇宙萬象生成依循的稱之為「道」。如〔韓非子·解老篇〕所言:「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管子·君臣篇〕亦云:「順理而不失之謂道。」 〔易經〕本書并未言「道」〔易·系辭〕所言之「道」是指陰陽交會化成有形體之原理是本然的無形的但卻普遍存于萬物之中。 這個概念和西方哲學的「本體論」及「宇宙論」類似是哲學家思辨宇宙原始的論述。希臘哲學家一開始就探討這個問題到中世紀發現了亞里斯多德的著作這一部分是在發現了他的物理學之后才發現的稱為 「后物理學」(metaphysis)后來譯者參照〔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這句話大概認為探討的內容論題類似可以把metaphysis 譯成「形而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