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樂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破陣樂又名七德舞表現戰爭生活及李世民的軍事思想。是唐代立部伎、坐部伎中最聞名的舞蹈變化較多影響較大應用范圍廣泛。原是根據一首群眾創作的歌舞曲[秦王破陣樂]所編制據[隋唐嘉話]卷中:「太宗之平劉武周河東士庶歌舞于道軍人相與為秦王破陣樂之曲后編樂府云?!剐溟T之變中李世民黃袍加身歡宴群臣于貞觀元年(627)首次在皇宮奏起莊嚴的秦王破陣樂此后宴會必奏之。貞觀七年李世民根據多年戰陣生活的體會編制[破陣樂舞圖]詔魏徵、虞世南等為之歌詞因名七德舞?!钙叩隆箵圩髠鳎辏萦涊d是指禁暴、戢兵、保大、保功、安民、和眾、豐財。又命宮廷樂官呂才編成「破陣樂」舞蹈加以排練數日而就。原圖已佚其文字描述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左圓右方先編后伍。魚麗鵝鸛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乖诹⒉考恐形枵咭话俣松泶┿y飾盔甲手持戟舞蹈隊形左圓右方前有戰車后有隊伍時而變橫隊如魚群比次而行成魚麗陣時而變縱隊前后相隨成鵝鸛陣有時中間成箕形張開兩翼舒展隊伍時屈時伸相互交錯最后首尾相應連接一起。全舞分三大段每段四次變化陣勢伴奏用大鼓樂調有龜茲聲快慢的擊刺動作和著雄壯的歌聲具有濃厚的戰斗氣息和雄壯的氣勢頗能表現李世民執政初年的興盛氣象。秦王破陣樂原系來自民間又入歸民間其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政治感化力原不僅局限在樂舞本身而是寓有唐太宗的樂舞思想。第一是指樂與政通若百姓安樂金石自諧。第二是指人和則樂和制樂陳其梗概而已故臣子有請求在樂舞中圖狀破劉武周、竇建德等戰功者太宗不同意。第三所以被于樂章表示不忘本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仍企望以人和求樂和總之秦王破陣樂之指導思想不是「揚威」而是「宣德」所以內使氓庶咸歌外使萬邦歸向。為著移風易俗布教施化有其寓教于樂之目的。高宗時此舞改名「神功破陣」用于祭祀的武舞玄宗時編入坐部伎中仍然發揚蹈厲聲韻慷慨。此舞在唐代流傳三百年并傳到吐蕃、日本。
破陣樂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唐代三大樂舞之一。本為唐初軍中樂舞原名「秦王破陣樂」李世民所作后發展為大型武舞曲遠近聞名曾更名為「七德舞」。后只沿用為詞牌名。也稱為「破陣子」、「十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