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樂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樂舞。唐代宮廷舞蹈。《回波樂》最早見于《北史.爾朱榮傳》謂榮與左右連手踏地唱《回波樂》唐初宮廷始有《回波樂》。郭茂倩認為出于曲水引流泛觴也。中宗時長寧公主曾設流杯池安樂公主曾設九曲流杯池。中宗李顯(公元705~710)時流觴曲水群眾對皇帝歌功頌德或要求榮位多為六言四句以回波爾時為起句且歌且舞名《回杯樂》。《全唐詩話》王勃錄:中宗詔群臣曰:「天下無事欲與群臣共樂于是回波艷辭妖冶之舞作于文學之臣。」《新唐書.崔日用傳》:「景龍中(公元707~710)中宗宴群臣飲酒為樂崔日用唱《回波樂》以求學士位。」沈佺期以罪流嶺表雖官復原職然未得緋魚歌《回波樂》以見意中宗即以鯡魚賜之(孟棨《本事詩》)沈佺期詩:「回波爾時佺期流向嶺外生歸;身名已蒙齒琭袍笏未賜牙緋。」諫議大夫李景伯對歌舞求取榮位之風極不滿遂也起舞唱道:「回波爾時酒厄微臣職在箴規侍宴既過三爵喧嘩竊恐非儀」。中宗時優人在內宴時演唱《回波樂》以討好韋后:「回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外邊只有裴談內里舞過李志。」因而獲韋后的賞賜(孟棨《本事詩》嘲戲第七)。開元中《回波樂》為教坊采用而變為大曲配以軟舞。《回波樂》傳到日 本稱《回杯樂》。《大日本史.禮樂志》說:仁明帝(公元834)殿上多用此舞。又載《回波樂》新樂中曲序一帖四拍后絕破四帖八拍……有舞后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