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在西漢至魏、晉時期樂府對北方民間歌曲進行藝術加工并加上管弦樂器的伴奏衍變成相和歌。相和歌有幾種類型:最初的表演形式是徒歌梁沈約〔宋書·樂志〕云;「凡樂章古辭之存者并漢世街陌謳謠?!褂衷疲骸赶嗪蜐h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骨罢呒词侵覆挥萌魏伟槌樽嗟拿耖g歌曲后者是指發展為相和形式由擊節鼓者主唱并由管弦樂器更疊相和是相和歌的典型方式。若未用絲竹樂器人聲與打擊樂器相伴和可追溯更早如〔史記·刺客列傳〕載:「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褂秩纭睬f子·大宗師〕所記「磋來桑戶」之歌宋玉〔對楚王問〕所記「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則是人聲伴唱的形式。 相和歌發展的三個階段:一是人聲伴唱二是人聲與打擊樂器相伴和三是用管弦樂器伴和人聲。而當以人聲伴唱為主要形式的相和歌廣泛流傳造就穩定的歌調之后才有樂府相和歌的繁榮乃至于其后作品的結集?!菜螘分尽秤涗浟瞬糠执笄柁o有十三支曲調、十六首歌辭其中惟六首漢代古辭其他是魏武帝、魏文帝之辭而歌辭名稱和歌曲名稱不一定相同一首歌調可用不同的樂調來伴和一首樂調也可以伴和不同的歌調。相和的正式樂曲可分為引、曲、大曲三類?!敢辜匆右话銢]有歌唱僅為管弦樂器合奏?!盖怪钢?、小型樂曲大多數是聲樂曲含有多段歌辭一般有樂器伴奏另外也有眾人幫腔的「但歌」?!复笄怪付喽误w的大型歌舞曲也稱「相和大曲」包括艷、趨、亂三個部分:「艷」是華麗婉轉的抒情性段落音樂、舞蹈較優美;「趨」是比較緊張的部分及「亂」是結束性段落。至于伴奏樂器在漢代無明確記載其后通常用笙、笛、節鼓、琴、瑟、琵琶等樂器有時加「箎」節鼓有時改用「筑」。
相和歌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樂曲名。為兩漢及魏晉對民間歌曲作藝術加工所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樂的總稱。最初不用任何伴唱、伴奏后一人唱三人和也有以樂器與歌曲相和的。伴奏的樂器除歌者所執的節鼓外常用的有琴、瑟、琵琶、笛、箏、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