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舞名。彝族群眾自娛性民間舞蹈。流傳于云南省廣大彝族聚居區(qū)。在云南省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佤族、僳 族中亦有流傳。源于青海、甘肅西北高原一帶古羌人踏歌。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一陶紋盆距今約五千多年上繪有三組舞人手牽手朝同一方向整齊地踏舞。普葛洪《西京雜記》載:漢宮女「相與踏地為節(jié)」。唐劉禹錫、李白等均寫有踏歌詞。明代納西族土知府木公《飲春會》詩云:「一匝蘆笙吹未斷踏歌起舞明月中。」清桂馥曾云:「夷俗男女相會一人吹蘆笙一人吹笛數(shù)十人環(huán)繞踏地而歌謂之踏歌。」以上史料說明踏歌歷史悠久曾在中原一帶流傳隨著歷史的變遷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現(xiàn)在中原已完全失傳但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中特別在彝族中還完整保留并成為了彝族代表性民間舞蹈。其舞蹈動作、形式和特徵、服飾等與青海出土的陶紋盆上所繪和古人詩詞中所述幾乎完全一致。舞蹈主要反映古時狩獵、祭祀、戰(zhàn)爭生活。如今婚喪喜慶、節(jié)日集會男女老少均相聚打歌。打歌場一般設在高山上或村頭、庭院中幾十人以至成千上萬人均可同舞舞時數(shù)十人或數(shù)百人圍成一圈面向圓心順時針行進各有一人吹笛子或蘆笙或彈弦子伴奏兼領舞視不同情緒變換曲子舞步亦跟隨變換眾舞者步步跟隨。開始步法簡單速度緩慢逐漸復雜激烈。主要特徵為聯(lián)臂踏地、跺腳抬腿、微顫、質樸、剛健、有力。彝族打歌調云:「從早跳到太陽落只見黃灰不見腳。」就是《打歌》的真實寫照。舞蹈高潮時人們邊舞邊吟唱:「羅哩羅、羅哩羅、羅哩羅哩羅……」。彝族崇虎自視為虎的后代。虎彝語稱羅即吟唱「虎啊虎、虎啊虎、虎啊虎啊虎。」這不是一般的襯詞而是對其虎祖、民族精神、民族意識的呼喚也是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的遺跡。由于流傳面廣各地稱謂也不盡相同有《打跳》、《跳歌》、《左腳舞》、《疊腳舞》、《跳樂》、《跳弦》、《跳笙》等且形成了不同的特徵:楚雄哨區(qū)和雙柏縣等地古樸原始、粗獷有力、跺腳踏地札實、動作幅度大但節(jié)奏單一動作較簡單。巍山、南澗一帶則剛健靈活步法變換多有較高難度的原地單腿轉和后半拍擊掌等節(jié)奏處理。大姚、牟定等地則介乎兩者之間始終在小彈跳中進行。文山一帶則較輕快顫動突出……。近幾十年來專業(yè)舞蹈工作者和業(yè)余舞蹈愛好者已將其改編為舞臺節(jié)目表演。
打歌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歌星利用各種場合宣傳自己的新歌。 【造句】他最近出了一張新唱片所以常上電視打歌。
打歌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歌星利用各種場合宣傳自己的新歌。如:「他最近出了一張新唱片所以常上電視猛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