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學額為儒學生員之名額。按明、清兩代對儒學生員提供食廩故有學額之限。依清陳文達〔建置志·學校〕所載:取士之有定額也自明初始也。每學科歲取生員各以百名為率。有廩膳、增廣、附學之別。廣膳府學四十人、縣學二十人增廣系以后添設其額數與廩膳均附學則無定數。順治四年(1647)取進生員以縣之大小定額數之多寡。又據〔清史稿校注?選舉志〕載:生員額初視人文多寡分大、中、小學。大學四十名、中學三十名、小學二十名;嗣改府視大學大州、縣視中學減半小學四名或五名。康熙九年(1670)大府、州、縣仍舊額更定中學十二名、小學七名或八名后屢有增廣。 明、清兩代府、州、縣學之學生名額系依儒學大小核定;而政府依生員在學成績優劣提供公費之食廩名額則為鼓勵士子專心向學而設。
學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依估計學校可能的容量定出招收新生的額數。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四》:「惟東南兵燹之后市廛寥落邨聚凋殘學額雖增而應試之人轉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