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武學為宋、明官學之一。據〔續資治通監長編〕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五月丁亥置武學于武成王廟以太常丞阮逸為武學教授。武學既立議者以為古名將如諸葛亮、羊祜、杜預、裴度等豈嘗專學孫子、吳起立學無謂故亟罷之。同年八月戊午遂罷武學;改武學教授、太常丞阮逸兼國子監丞其生有愿習兵書者許于國子監聽讀。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乙亥樞密院奏乞復武學于武成王廟詔許以尚書兵部郎中韓縝判學內藏庫副使郭固同判賜食本錢萬緡生員以百人為額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使者未參班與門蔭、草澤人召京官保任人才弓馬合格準入學習諸家兵法。教授編纂歷代用兵成敗、前世忠義之節足以訓者講釋之。愿試陣隊者量給兵伍。在學三年具藝業考試等第推恩未及格者逾年再試。凡試中三班使臣與三路巡檢、砦主未有官人與經略司教隊、差使三年無過則升至大使臣有兩省、待制或本路鈐轄以上三人保舉堪任將領者并兼諸衛將軍外任回歸還衛班。此外徽宗崇寧三年(1104)九月壬辰詔諸州學別為齋含教養材武之士隨人數多寡許令入學并依進士法其考量選校試升補依武學條制另定考選升貢法仿儒學制其武藝絕倫、文又優特者用文士上舍上等法歲貢釋褐;中等仍隸學俟殿試。其后或廢或興。 明代也曾設武學據〔明史.選舉志〕太祖洪武時置大寧等衛儒學教武官子弟。正統中始命兩京建武學。毅宗(思宗)崇禎十年(1637)令天下府、州、縣學皆設武學生員提學官一體考取。
武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古代軍事學校。宋神宗置武學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教學子學習諸家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