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宋學常與漢學并舉是指兩宋三百年間的學術;清儒曾國藩以為宋學是義理學而漢學則是考證學。然究其實則宋儒中如王應麟、洪邁、趙明誠等亦究心旅考證而漢儒如董仲舒等對義理亦有精深之研究。因此僅可說宋代之學以義理為盛。 除義理外象數在宋學中亦具有相當之勢力如邵康節、司馬光等均有象數之學方面之著作。又宋學中尚有藉禮樂、制度以求見之事功的功利之學如薛季宣、陳傅良、葉水心、陳同甫等均是。另宋代學者有史學著作者亦不少如歐陽修之〔五代史〕、司馬光之〔資治通監〕、朱熹之〔通監綱目〕、馬瑞臨之〔文獻通考〕、鄭樵之〔通志〕、袁樞之〔通監紀事本末〕、王應麟之〔通監答問〕等。 此外宋學中以文獻學名家者則有東萊呂氏。〔宋元學案〕載:呂氏一門學者有八世二十二人之多形成婺學一派與朱熹、陸九淵相鼎立。其余在金石學、聲韻學、文學方面亦有不少聞名學者。 大體言之宋學之主要思想仍以義理為主其他各學皆以義理學為其骨干。 宋學以地名分有胡安定的湖學周敦頤的濂學程顥、程頤的洛學張載的關學朱熹的閩學三蘇的蜀學陸氏兄弟的江西學胡寅、胡宏、張栻的湘學呂祖謙的婺學陳亮的永嘉學等。宋學以內容分則有仁學、性理之學、心學等分別。 宋儒常用〔易經〕上的「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一語來闡明他們的思想。窮理是窮物之理盡性是盡人之性以至于命就是要至于天之命。宋儒要求每個人的先天的善性能在日常生活的道德修養中充分體現與自覺完成;能滿足這要求的便是「仁者」就能「窮理盡性至命」就能「贊天地之化育」而「與天地參」達到「天人合德」、「物我一體」的境界。 就宋學發展之時代加以分析湖學、濂學、洛學、關學是北宋的學術閩學、江西學、婺學、永嘉學則是南宋的學術;湘學則介于兩宋之間而以南宋為多。再就宋學發展之形式上分析則湖學、濂學、蜀學是北宋時的南學洛學、關學是北宋時的北學;閩學、江西學、湘學、永嘉學是南宋時南人之學婺學是南宋時北人僑居南方之學。其后洛學之傳在南而蜀學之傳在北。北宋學術有南北無東西;南宋閩學、婺學、永嘉學盛于東而傳于西湘學則或溯江而西或沿江而東江西學則興于西而盛于東可謂有東西而無南北。 宋學之派別除以上之分析外尚可分為泥古與抗古兩派。泥古派即篤守古代圣賢遺說不敢踰越即使是自己立說亦要假托本之前人或本之經書;漢學家以禮學為本宋學家則以易學為本。另外四子書及〔春秋〕亦為宋學之根本。至抗古派則輕視古代典籍菲薄古圣先賢前者如陸九淵兄弟后者如司馬光、葉水心、陳亮等。宋學中議論激烈者如王安石更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可稱為宋學中之革命家。
宋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宋儒性理之學。參見「理學」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