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三通」指〔通典〕、〔通志〕與〔文獻通考〕三部類書。 〔通典〕唐杜佑撰成書于德宗貞九十七年(801)共二百卷。作者綜合了群經諸史與歷代文集、奏疏等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年代上起傳說中的唐、虞下迄唐肅宗、代宗。內文共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八門每門又有若干子目極有條理于唐代敘述尤詳是研究歷代典章制度重要的參考書籍。 〔通志〕南宋鄭樵撰成書于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共二百卷為一部綜合歷代史料而成的史書。全書分本紀、年譜、略、世家、列傳。紀傳自三皇至隋依各史抄錄;略共二十自上古至宋多襲用〔通典〕之文其中唯氏族、六書、七音、都邑、昆蟲草木五略為舊史所無。 〔文獻通考〕宋、元之際馬端臨撰共三百四十八卷;記載從上古到宋寧宗時典章制度的沿革;門類較杜佑之〔通典〕分析詳細計有田賦、錢幣等二十四門。此書除因襲〔通典〕外間采經史、會要、傳記、奏疏、論議及其他文獻等資料較〔通典〕為詳于宋代制度尤稱詳備。
三通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的合稱。又與續三通、清三通合稱為「九通」。國內用語:(1) 指臺灣海峽兩岸的通商、通郵、通航。(2) 指通水、通電、通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