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三寶是說三項寶貴的德行或原則這里是指老子所謂的慈、儉、不敢為天下先。見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意思是說有三項可貴的美德或原則如果能信守不渝可保國家社會長治久安。這三項:一是慈二是儉三是不敢為天下先。慈德是廣義的慈愛慈愛使弱女可變而為強母有慈愛之心的為政者必能勇于衛(wèi)護百姓。儉德是廣義的儉約儉約不但能儉省財貨器用使百姓樸質無欲還能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生養(yǎng)滋息因民眾而土廣。不敢為天下先也就是讓德讓德使為政者舍己后人凡事謙沖退讓反而使得百姓感戴推崇他為天下首長。反之如果沒有慈德而一味逞勇沒有儉德卻廣有土地沒有讓德而只知爭先那就是在自尋絕路。整體而言慈、儉、與不敢為天下先都是老子學說中圣人處事應世的基本原則可再進一步說明如下。 首先「慈」不只是狹義地指父母對子女的慈愛而是廣義的指為政者以仁慈為懷不只是直接愛護百姓如下文所說的:「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是徹底的維護百姓的福祉。就這點韓非子在[解老篇]說道:「愛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貴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子也務致其福祉除其禍事。除其禍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得事理則必成功乃成功則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謂勇。圣人之于萬事也盡如慈母之為弱子慮也故見必行之道則明其從事亦不疑。不疑之謂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簡單的說韓非以「勇」為堅定不移戮力以為「慈」是重視愛護不遺余力。唯當為政者勇于作為的原動力出于慈愛百姓的仁心之時這「勇」才能維護百姓福祉。反之如果只勇不慈徒逞兇暴則一無可取。 其次儉德不只是狹義的節(jié)儉而是廣義的節(jié)制儉約。人們常因為不知節(jié)制縱慾靡費而招致災禍。所謂甚愛大費、多藏厚亡(參見「多藏厚亡」)就是這個緣故。品德完美的修道者(或為政者)明白節(jié)制的重要所以[道德經(jīng)]第二十九章說「去甚、去奢、去泰」也就是凡事能儉約節(jié)制務求不過分不奢侈不驕泰。同時儉德不只是指節(jié)用財貨謹慎行止還指精神、心理上的簡約。如[道德經(jīng)]第五十九章所說:「治人事天莫若薔。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韓非子解釋說:「書之所謂事天者不極聰明之力不盡智識之任。茍極盡則費神多費神多則盲聾狂悖之禍至是以嗇之。嗇之者愛其精神嗇其智識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嗇。」「少費謂之嗇嗇之謂術也生于道理。……圣人雖未見禍患之形虛無服從于道理 以稱早服。」「知治人者其思慮靜知事天者其孔竅虛思慮靜放德不去孔竅虛則和氣日入故曰重積德。」簡單的說嗇也就是儉德是少費精神智識使人心常處于清靜平和之境免于情欲感官的困擾。根據(jù)這個原則修道的人可以治人可以事天也就是說有先見之明服膺大道厚積美德。如果為政者果能在精神、智識、制度、財用上都實行儉約之道自然使百姓各遂其生繁衍日眾于是因民眾而土廣。韓非子解說道:「周公曰:『冬日之閉凍也不固則春夏之長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長侈常費何況于人乎?」「是以智士儉用其財別家富圣人愛寶其神財精盛人君重戰(zhàn)其卒則民眾。民眾則國廣是以舉之曰儉故能廣。」為政者如果有儉德少用民力自然使民眾土廣;反之不持儉德一味的擴張土地反會招致禍殃。 最后「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不爭之德」或說「讓德」。為政者如果能凡事謙讓守柔處下不以一己之利為優(yōu)先自然能得到人民的感戴推崇。(參見「上善若水」、「不爭無尤」)如[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六章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放天下莫能與之爭。」就是說江海之所以能下百川正因為能自處低下的地位。所以為政者如果想要領導百姓必先能自處低下無我無私即使居于上位也不會使百姓覺得受到壓迫傷害。正因如此百姓也就樂于推戴他為領導者。同時因為他凡事不為己爭也就沒有人會與他爭了。為政者果能秉持讓德使百姓萬物各遂其生便可成為他們的首領。韓非子闡釋這個道理說:「萬物莫不有規(guī)矩議言之士會計規(guī)矩也。圣人盡隨于萬物之規(guī)矩故曰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則事無不功無不功而讓必蓋世。欲無處大官豈可得乎?處大官之謂為成事長是以故曰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意思是說圣人能因萬物之性使之功成事遂自然功高官大成為事物之長。這里韓非以「成器長」為「成事長」朱謙之認為「事」是「器」的異文應作「成器長」而「器」是指「天下神器」。如此「成器長」就是為天下之長的意思較符合老子學說「后身身先」一貫之旨。
三寶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佛教以佛陀是佛寶佛的教法是法寶出家團體為僧寶此三者能令人止惡、行善、離苦、得樂極為尊貴故稱為「三寶」。 【造句】皈依三寶 2:三種寶貴的事物。 【造句】中國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三寶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三種寶貴的事物。《老子.第六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六韜.卷一.文韜.六守》:「太公曰:『大農(nóng)、大工、大商謂之三寶。』」佛教以佛陀是佛寶佛的教法是法寶出家團體為僧寶此三者能令人止惡、行善、離苦、得樂極為尊貴故稱為「三寶」。《賢劫經(jīng).卷一》:「敬三寶本決眾疑網(wǎng)奉行殷懃而不休廢。」南朝梁.王琰《冥祥記.陳秀遠》:「少奉三寶年過耳順篤業(yè)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