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生涯教育系教育的一種統合旨在提供所有的人有目的、有計劃、有意義的教育經驗俾有助其自我發展并認識工作世界從而做適合于自己的生涯決策與目標。這種教育措施將促進對自己及對別人的積極態度對選擇及變換職業做健全的決策并獲得技能以便就業同時追求能夠自我實現且有益于社會的生活方式。 生涯教育又譯為生計教育系一九七一年由美國聯邦教育署署長馬蘭(Sidney P. Marland Jr.)所領導的一種教育改革計劃。馬蘭監于當時美國教育系統的高退學率與缺乏生產性功能所造成青少年失業率之嚴重情況乃于一九七一年美國全初中等學校校長協會往休士頓開會之便提出教育改革的呼吁其重點有二:(1)教育之目的除了傳統知識之獲得外應該兼備就業能力與被雇用技能(salable skill)的培養使學生從學校畢業或中途退學后能有一技之長而成為社會上其有生產力的一員。因此教育歷程應配合個人的生涯發展階段而分為生涯認知(career awareness)、生涯試探(career exploration)、生涯導向(career orientation)、生涯準備(career preparation)以及生涯專精與轉換(career specialization and transfer)等五個時期。此外課程更應配合學生的生涯發展與工作世界的特性而設計。(2)在今日快速的社會變遷中個人接受教育與工作問的關系并非如傳統的分為二階段;即兒童至青年期接受教育從學校畢業后即投入工作直到退休為止。今日之教育與職業問的關系是「學習-工作-學習-工作」之三明治方式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工作之后要學習學習之后再工作。因此教育是終身的歷程從兒童、少年、青年、成年以至老年皆必須學習、接受教育以便適應社會、科學與技術之急速變遷。 生涯教育的五個時期正與個人一生的生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相結合一般咸認「生涯認知」應與小學階段的教育目標相結合「生涯試探」應與中學的教育相結合「生涯導向」會因學制之不同而應在初中三年級或高中一、二年級之間進行「生涯準備」應配合學生的生涯成熟而在個人具有明確的或具有暫定的生涯目標之后實施至于「生涯專精與轉換」則應發生在個人進入職業界之后。 生涯教育的推進對教育的沖擊相當大就課程設計方面的影響而言即是將傳統的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分立的觀念加以融合使其鴻溝日漸消失。普通教育除讀書識字與文化陶冶外也應重視生涯與職業之認知與試探;而職業教育方面除重視配合職業世界的需要外也應重視學生個人的繼續發展與對未來世界的適應因此學校行政上也應重視生涯輔導與諮商的工作。此外教育思潮方面更促使重視終身學習的教育措施如成人教育、生涯訓練等。 生涯輔導是指對學生提供一套有系統的輔導計劃使學生在輔導人員之協助下建立并接受一個完整而合適的自我觀念與職業觀念并將這些觀念轉變成為實際的生涯目標與生活方式藉適當的角色行為以滿足個人及社會的需要。 由于生涯教育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因此當學生進入工作界之后雇主也應配合其企業的需要與員工的需要而推進生涯訓練使其達成生涯的專精與轉換。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于一九七三年倡導對員工的生涯訓練使員工能在企業組織內規劃自己的生涯途徑并在職業生涯的各階段中有計劃地、有系統性地接受適當的教育訓練工作使學習與工作結合訓練與升遷結合這種觀念越來越受到社會及企業的重視。 生涯教育運動實為人類教育史上的一大重要改革影響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