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四家基本信息介紹
簡體: | 元四家 |
繁體: | 元四家 |
拼音: | yuan si gu |
讀音: | yuán sì jiā |
英語: |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單字解釋: | 元 四 家 |
造句: | 暫無此詞造句 |
組詞,組成語: | 元 四 家 |
|
元四家解釋
|
元四家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元四家指元代中后期的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四位畫家在山水畫創作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在畫史上得到很高的評價。元四家受趙孟頫影響廣泛吸收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畫的成就充分發揮筆墨的效用藉筆墨韻味突出山水畫的文學趣味使詩、書、畫融為一體開創新風貌形成以文人畫為主流的山水畫派對明清兩代畫壇影響很大。 黃公望(1269~1354)生于至元六年卒于至正十四年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井西老人等江蘇常熟人。中年做過小吏因受累坐牢出獄后隱居不仕寄情于山水講道賣卜。工書法、詩詞善散曲通音韻精于黃老之學仕宦挫折后于五十歲左右開始山水畫創作。受趙孟頫影響上追董源、巨然間及荊浩、關同、李成等名家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作品大都表現江南秀麗的山川景色水墨畫〔富春山居圖〕為黃公望最得意之作七十九歲在富春山寓居創稿經三、四年經營才完成。筆法上取法董、巨又自出新意變化無窮山石多用披麻皴乾筆皴擦極少渲染叢樹平林多用橫點筆墨紛披林巒深秀似平實奇。明代鄒之麟在題跋中稱贊此圖「筆端變化鼓舞右軍之蘭亭也圣而神矣?!苟鴤魇烂髑逯T名家臨摹竟有十余本之多。其他名作風貌各異在筆墨氣韻上成蒼茫渾樸或秀潤淡雅或蓊郁華滋或蕭散清逸仍都有統一的與眾不同的藝術特色。他的繪畫思想及經驗呈現在〔寫山水訣〕三十二條著述中主張師造化見好山水隨時模記卻不以刻畫真山真水為目標而是借山川之形通過筆墨抒情重在傳達主觀意境、物外之情。 吳鎮(1280~1354)生于至元十七年卒于至正十四年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浙江嘉興人工詩文書法善畫山水、海花、竹石。個性抗簡孤潔隱居不仕賣畫賣卜為生窮困潦倒故其繪畫題材大多為漁父、古木竹石之類。山水畫師法董源、巨然而加以變化卻自有深厚蒼郁之氣像山石的皴法全從董、巨得其衣 樹法仍保有若干李成、郭熙的風貌。所作多幅〔漁父圖〕都在表現江南名山景色平靜的水面上有小舟漁父或鼓棹、或垂論頗有遠離塵俗之感筆法凝練堅實水墨圓渾蒼潤。他的代表作另有〔竹譜冊〕共三十二幅每幅各具姿態筆法簡潔蒼勁以文同、蘇賦為取法的最高標準捕捉天趣自然之妙。 王蒙(1308~1385)生于至大元年卒于明洪武十八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浙江吳興人曾隱居黃鶴山。善畫山水亦工詩文書法。繪畫上受趙孟頫影響并繼承董、巨傳統自出新意獨具面貌。山水畫在元代最具有創造性被后代奉為范本主題大多表現隱士的隱居生活葛洪是他所崇敬的理想人物。布局充滿結構繁雜層次分明氣韻貫通筆法蒼秀表現出山水的蓊郁華滋風格多樣。喜用枯筆、乾皴多用解索皴、牛毛皴或細筆短皴間用小斧劈皴。運墨方面先淡后濃層層點染。用多種方法表現江南溪山林木的蒼郁繁茂和濕潤感晚年筆法漸從蒼森勃郁走向蕭疏勁健。 倪瓚(1301~1374)生于大德五年卒于明洪武七年字元鎮號云林、幼霞等無錫人。其家原為富豪元末社會動蕩時盡散家財浪游于五湖三泖之間寄居村舍、寺觀人稱「倪迂」。擅長山水、竹石多以水墨為之。山水初宗董源后參荊浩、關同創「折帶皴」山石樹木兼師李成。早期山水畫風格嚴整山石用披麻皴并用青綠重色敷染中后期作品則取材于太湖一帶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之景意境蕭散簡遠運筆似嫩實蒼給予文人水墨畫新的發展。畫竹自稱「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將山水、竹石當作寄興寫意抒發自我性靈的憑藉。晚歲畫境愈趨率略山水之外多寫竹枝如同吳鎮晚年藉竹抒寫胸臆。 元四家在繪畫藝術的成就是繼承傳統并開創新機宋代的文同、蘇賦、李公麟及米芾父子開啟文人畫的先河而元四家則樹立了文人畫的最高典范融合詩的意境、書的筆法及畫的傳統通過對自然的神妙感受發揮才情創造嶄新的面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