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拼音,謂怎么讀,謂是什么意思,謂組詞,謂成語組詞
|
讀音:wèi 拼音:wei |
筆劃:11 部首:讠 |
|
謂組詞
|
【謂】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謂 讀音: wèi
- 名詞 姓。如宋代有謂準。
- 名詞 道理、意義。 【組詞】:「無謂之事」、「無謂之舉」。《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頃聞諸將出入,各尚謙約,不從人兵,甚非備慮愛身之謂。」唐.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合合只亂人。」
- 介詞 與、和。通「為」。《史記.卷四二.鄭世家》:「晉于是欲得叔詹為戮,鄭文公恐,不敢謂叔詹言。」
- 動詞 使、讓。《詩經.小雅.出車》:「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左傳.昭公十六年》:「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
- 動詞 是。通「為」。《詩經.小雅.賓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謂伐德。」《左傳.僖公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 動詞 奈。《詩經.邶風.北門》:「天實為之,謂之何哉!」《戰國策.齊策一》:「受薛于先王,雖惡于后王,吾獨謂先王何乎?」
- 動詞 認為、以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
- 動詞 稱呼、叫做。《詩經.王風.葛藟》:「終遠兄弟,謂他人父。」《孟子.梁惠王上》:「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
- 動詞 說。《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唐.杜甫〈上后園山腳〉詩:「勿謂地無疆,劣于山有陰。」
- 動詞 告訴。《論語.雍也》:「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韓非子.說林上》:「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
- 動詞 評論。《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
【謂】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謂 讀音: wèi
- 1 道理、意義。 【組詞】: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 2 稱呼、叫做。 【組詞】: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詩經.王風.葛藟(ㄌㄟˇ)》)
- 3 述說、告訴。 【組詞】: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詩經.衛風.河廣》)
【謂】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謂 讀音:
- 1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 【組詞】:「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 2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 【組詞】:「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 3 告訴。 【組詞】:「父謂子」。
- 4 稱呼。 【組詞】:「稱謂」。
|
謂字的基本解釋: 謂 (謂) wèi 告訴:人謂予曰。 稱呼,叫作:稱謂。何謂人工呼吸? 〔謂語〕對主語加以陳述,說明主語怎么樣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 說:所謂。無謂。可謂神速。 筆畫數:11; 部首:讠; |
謂字的詳細解釋: 謂 謂 wèi 【動】 (形聲。從言,胃聲。本義:告訴) 同本義〖tell〗 謂,報也。——《說文》 人以謂霍氏。——《漢書·霍光傳》。注:“告語也。”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謂安陵君曰。——《戰國策·魏策》 謂唐雎曰。 謂島曰。——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說〖say〗 謂,說也。——《廣雅·釋詁二》 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楚辭·九章·懷沙》 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不可謂智。——《墨子·公輸》 不可謂仁。 不可謂忠。 不可謂知類。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詩·小雅》 評論〖commenton〗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論語》 稱為〖name;call〗 謂之文也。——《論語》 謂為三橫。——《世說新語·自新》 謂之天門。——清·姚鼐《登泰山記》 皆謂之天門。 又如:何謂(什么叫做);稱謂 認為,以為〖think〗 謂為信然。——《三國志·諸葛亮傳》 皆謂已死。——《世說新語·自新》 太守謂誰。——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予謂菊。——宋·周敦頤《愛蓮說》 意料〖expect〗 不謂嚴挺之乃有此兒也。——《唐語林》 援助〖help〗 故節于身,謂于民。——《晏子春秋》 通“為(wèi)”。相當于“是”〖be〗 醉而不出,是謂伐德。——《詩·小雅·賓之初筵》 謂 謂 wèi 【名】 意義;意思〖meaning〗。如:何謂 謂 謂 wèi 【連】 通“為”。因為〖because〗 亦不以眾人之觀易其情貌,亦不謂眾人之不觀不易其情貌。——《列子》 嗇之謂術也生于道理。——《韓非子·解老》 有一人不得其所,則謂之不樂。——《鹽鐵論·憂邊》 謂語 wèiyǔ 〖predicate〗句子的一種成分,其作用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大多數句子常有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謂語就是謂語部分里主要的詞。例如在“他說起來沒完”里,“說起來沒完”是謂語部分,“說”是謂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