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訟拼音,訟怎么讀,訟是什么意思,訟組詞,訟成語組詞
|
讀音:sòng 拼音:song |
筆劃:6 部首:讠 |
|
訟組詞
|
【訟】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訟 讀音: sòng
- 副詞 公開的、明白的。《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訟言誅之。」
- 動詞 責備。《論語.公冶長》:「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 動詞 雙方打官司以爭論曲直。 【組詞】:「訴訟」。《周禮.大司寇》:「以兩造禁民訟。」漢.鄭玄.注:「訟,謂以財貨相告者。」
- 動詞 爭辯是非。《說文解字.言部》:「訟,爭也。」 【組詞】:「聚訟紛紜」。《淮南子.俶真》:「周室衰而王道廢,儒墨乃始列道而議,分徒而訟。」
【訟】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訟 讀音: sòng
- 1 責備。 【組詞】:自訟
- 2 雙方打官司以爭論曲直。 【組詞】:訟案、訴訟、訟獄
- 3 爭辯是非。 【組詞】:聚訟紛紜
【訟】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訟 讀音:
- 1 責備。 【組詞】:「自訟」。
- 2 雙方打官司以爭論曲直。 【組詞】:「訟案」、「訴訟」、「訟獄」。
- 3 爭辯是非。 【組詞】:「爭訟」。
|
訟字的基本解釋: 訟 (訟) sòng 在法庭上爭辨是非曲直,打官司:訟事。訟案。訟詞。 爭辨是非:爭訟。聚訟紛紜。 自責:自訟。 古同“頌”,頌揚。 筆畫數:6; 部首:讠; |
訟字的詳細解釋: 訟 訟 sòng 【動】 (形聲。從言,公聲。從言的字與講話有關。本義:爭論) 同本義〖argue;dispute〗 訟,爭也。…以手曰爭,以言曰訟。——《說文》 訟不親也。——《易·雜卦》 飲食必有訟。——《易·序卦》 會禮之家,名為聚訟。——《后漢書·曹褒傳》 又如:聚頌紛紜;訟辯(爭辯);訟斗(爭斗);訟怨(爭吵怨恨);訟直(申辯是非曲直);訟爭(爭辯,爭吵);訟罪(爭辯無罪);訟曲(爭論是非曲直) 打官司〖gotocourt;bringacasetocourt〗 訟,《六書故》:爭曲直于官有司也。——《正字通》 爭罪曰獄,爭財曰訟。——《周禮·地官》注 有獄訟者。——《周禮·大司徒》。注:“爭財曰訟。” 爭寶之訟解。——張協《七命》 又某氏以不孝訟其子,左右鄰械系入老監,號呼達旦。——清·方苞《獄中雜記》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論語·顏淵》 又如:訟牒(訟狀);訟事(訴訟之事);訟理(訟事處理恰當);訟獄(訴訟之事);訟庭(公堂法庭);訟學(專門講究訴訟案件之學堂);訟地(為爭地而打官司) 喧嘩〖noise〗 親讒諛而疏賢圣兮,訟謂閭娵為丑惡。——漢·東方朔《七諫·怨世》 譴責〖blame〗。如:訟言(責備的話);訟過(自責其過失) 為人辯冤〖plead;defend〗 漢武帝殺戾太子,田千秋訟太子冤。——宋·洪邁《容齋隨筆》 (莽)在國三歲,吏上書訟冤莽者以百數。——《漢書·王莽傳》 又如:訟冤(申辯冤屈);訟屈(申冤,辯冤) 通“頌”。歌頌〖eulogize;extol〗 一國為之訟。——《韓非子·孤憤》 深訟莽功德。——《漢書·王莽傳上》 家給人足,訟聲并作。——《易林·否之大有》 訟 訟 sòng 【名】 訴訟者〖plarntiffanddefendant〗 政以慈愛為主,勸兩訟勿爭,詞致殷重。——宋·葉適《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 訟 訟 sòng 【形】 通“公”。公開地,明白地〖openly〗 夫有形埒者,天下訟見之;有篇籍者,世人傳學之。——《淮南子·兵略》 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訟言誅之。——《史記·呂太后紀》 又如:訟言(公開地說);訟刑(審慎用刑) 訟案 sòng'àn 〖lawsuit〗訴訟的案件 了結訟案 訟詞 sòngcí 〖legalcases〗狀紙上寫的文字 包攬訟詞 訟棍 sònggùn 〖legalpetifogger;shyster〗挑唆別人打官司,借以從中牟利的人 沈大年又補了一張呈子,知縣大怒,說他是個刁健訟棍,一張批,兩個差,押解他回常州去了。——《儒林外史》 訟師 sòngshī 〖shyster;legalpettifogger〗幫人辦理訴訟事務的人 被告抄入手,乃請刀筆訟師,又照原詞多方破調,騁應敵之虛情,壓先功之勁勢。——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立狀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