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撥樂器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彈撥樂器是在國樂演奏時常常可以看到的以左手按弦右手手指彈弦或撥弦的樂器這些樂器總稱為彈撥樂器包括三弦、柳琴、月琴、古琴、瑟、阮、古箏、琵琶、秦琴、箜篌等。 彈撥樂器很早就在中新歷史上出現〔史記〕謂:「伏羲氏作三十五弦之瑟」而〔禮記·樂記〕也早已有「舜作五弦之琴」之說。這些樂器的琴身大多用堅實的木料做成例如梧桐木、檜木、楊木、烏木、紫檀、榆木、樺木。木料之外不同的樂器需要其他材料配合例如琵琶以象牙、牛角鑲飾琴頭三弦則以蛇皮、羊皮當作琴面。這些樂器都有琴弦。古代中國以蠶絲制作琴弦目前則有尼龍、鋼絲及其他金屬的混合制品。 琴弦由右手彈撥振動透過共鳴箱并使空氣產生振動聲音由此而來。右手彈撥時有用手指、指甲、或撥子揚琴則左右兩手各持竹制琴槌彈奏。 目前在國樂演奏中最常見的彈撥樂器是琵琶、古箏與揚琴。揚琴在國樂團演奏時位于前排正中演奏者雙手或上下揮舞或同上同下姿態優美琴音明亮。而琵琶名曲〔十面埋伏〕與〔陽春白雪〕則是千古流傳的名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