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舞龍是中國傳統民俗運動之一起源年代甚早唯時間尚不可考但在南北朝時期的百戲中曾記載著舞龍一項。依照風俗舞龍通常是在元月十五日元宵節里進行經過歷代流傳迄今已成為民間慶典廟會中的表演項目。這是以人手持特制工具而舞動的一種隊形變化之團體活動。 舞龍的器材在制作上包括龍珠、背頭、龍身及龍尾四個部分。龍珠的制法有用布直接扎成或用竹蔑、鐵絲之類編成圓形骨架再纏繞彩色布料成球狀最后再掛上彩帶。龍頭以往使用檀香木雕制而成重量往往達到數十公斤持龍頭者需具備孔武力量方足以舞動。目前已經有部分使用改良過的材質重量較輕。龍身及龍尾則通常用竹蔑、鐵絲編成骨架再扎上彩繪的布制成。身與尾依各地習慣不同而呈現出各類色澤有金龍、銀龍、青龍、彩龍等更有會噴火的龍。至于長度有九節以表九九乘數的極盛之意有十二節象徵十二月令若二十四節則是代表二十四個節氣。除此之外各地尚有不同節數甚至長達百節以上。龍制成后在正式表演前需進行點睛儀式以公雞鮮血或朱朱涂在眼睛的瞳孔上來增加神韻。 舞龍的成員過去大都由身強力壯的男性擔任身著整齊的彩繪衣褲執龍舞動。現今社會風氣開放經過推進也有女性表演的情形。尤其在相關門指示加強推行民俗體育活動之后幾年時間部分小學學童亦陸續投入這項民俗技藝的表演行列之中。 舞龍的動作變化多端基本上以龍珠為導引從出場、行禮、退場及動作變換均以龍珠來開導龍首跟隨龍珠的后方配合著龍珠跳動龍身則注重左右翻舞并且需雙手交換位置以利施展動作龍尾則跟隨后面前進避免尾部觸地。常用的基本身法有小跑步S型出場行三叩禮、中間穿過、由尾部通過成穿尾或跨尾、平臥地上睡覺、直行、8字型戲水、繞圈騰云及卷成一小圈的蟠龍等。隨著鑼鼓聲的伴奏快慢強弱展現出神龍回翔昂首、靜臥起伏的各種神態。 這項活動除了富有宗教信仰的意義同時具有鍛鏈強健體魄、培養團隊精神的功能也提供了民眾之間聯絡彼此情感的機會。
舞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一種民俗體育運動。由一群受過訓練的人舞弄以布、竹制作的長龍龍的身軀通常分成九節、十二節、二十四節三種舞時或飛或盤時翻時躍配合引導者手持龍珠的指揮而前進。表演一般可分單龍舞法及雙龍舞法。常在歲時節慶或迎神賽會中演出以增添祥和熱鬧的氣氛。 【造句】過年時劇藝團的舞龍表演吸引了許多人圍觀。
舞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一種民俗活動。由一群受過訓練的人舞弄以布、竹制作的長龍或飛或盤時翻時躍配合前頭手持龍珠開道者的指揮前進。常在歲時節慶或迎神賽會中演出增添祥和熱鬧的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