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自戀的英文字源自希臘神話中的「納西瑟斯」(Narcissus);納西瑟斯是一位美少年因迷戀于自己在水中的影子日漸憔悴而變為水仙花。精神分析學派以此來描述自我成長過程中的一種人格違常(character disorder)。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第四版〕(DSM-IV)「自戀人格違常」(Narcissitic Character Disorder)通常有夸大性的幻想、渴望別人無限的贊美及缺乏同理心。其診斷標準為: 1.過分夸大自我的重要性及獨特性;如夸大自己的成就與才華并期待別人的欽贊。 2.沉溺在無限量的成功、能力、權利、顯耀、美麗與理想化愛情的幻想中。 3.認為自己是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因此只有高貴的人才能與他交往。 4.過分地需要別人的注意和贊美。 5.霸道無理:期待別人對他無條件的奉承并訝異于別人做違背他意愿的事。 6.人際榨取:不擇手段利用別人以滿足自己的目的。 7.缺乏同理心:不愿意費心去感受他人的感覺和需要。 8.時常嫉妒別人并覺得別人也在嫉妒他。 9.呈現自大傲慢的態度與行為。 根據佛洛依德(S. Freud)的看法原始的自戀(primary narcissism)是成長過程中必經之階段。經由自愛與自我接受小孩學會愛人。肯伯格(Kernberg)則認為自戀人格是由于幼兒在三到四歲期間無法將好的經驗及不好的經驗整合而用病態的夸大妄想作為防衛以抵抗自我的分裂。他認為自戀者將理想的我、理想的客體與自我影像混為一談而產生了夸大的我(grandiose self)。因此自戀者沒有真正的自我概念他們靠外在的贊美夸大自己的重要性。 自戀者常有一位冷淡卻又極具批判性及好強的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嚴厲的教育方式使自戀者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此藉過分強調自己的偉大與成就掩飾自己的不可愛及對自己的懷恨。根據肯伯格的看法由于內心無限地自卑與自恨自戀者需要不斷藉夸大自己的形像來說服自己是可愛的也因此自戀者好勝爭強無法承受失敗急于表現充滿對成功的幻想并極度嫉妒別人的成就。他是一位不斷尋求掌聲的人但掌聲之后卻是一片空虛總感到對自己天才的許諾有一分失落感。 自戀者的友誼膚淺而不實對別人的需求和感受極度度不敏感也因而缺乏感情的深度無法建立親密關系(intimate relationships)。在愛的表現方式上自戀者常不斷地從將愛的對象「理想化」(idealized)后再將其「貶抑」(devaluated)的過程中達到操縱別人的快感但其潛意識中卻隱藏著由自恨而來的對自我的拋棄。 自戀者由于其表現特殊及其優越性常討人喜歡也常被認為團體中的領袖人物;其討人喜愛的特質常很容易地掩飾他們內在的空洞與虛假。自戀者通常在中年危機后才意識到過去所追求的一切成就和榮譽皆虛偽不實而對自我有失落的感覺但由于其不愿求助于人成為臨床中很不容易看到的個案。
自戀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心理學上指以自身為愛戀對象的心理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