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經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今文經學盛行于漢初依皮錫瑞所著〔經學歷史〕載:「今文者今所謂隸書古文者今所謂籀書;隸書通行于漢世故當時謂之今文籀書漢時已不通用故當時謂之古文。許慎謂孔子刪定六經皆用古文然則孔宅壁中書與伏生所藏書亦必是古文。漢初發所藏書以授生徒必改通行之今文乃便學者誦習故漢五十四博士皆今文家;而當古文未興之前未嘗別立今文之名。」 西漢武帝時深悟任法之弊乃開始表彰六經定儒家于一尊;其獨尊儒術最重要之措施便是將儒經立于學官作為策士及銓選人才的標準。武帝初立五經博士以別于前此相傳的舊博士官制。唯當時雖云五經博士博士之官人數則不限于五人;最多時五經博士計為十四人〔易經〕立施(讎)、孟(喜)、梁邱(賀)、京(房)四博士(均出于田何);〔書〕立歐陽(高)、大小夏侯(勝、建)三博士:〔詩〕立魯(申培公)、齊(轅固生)、韓(嬰)三博士;〔禮〕立大小戴(德、圣)二博士〔春秋〕立嚴(彭祖)、顏(安樂)二博士(出自董仲舒與胡母生)。此十四博士皆為今文家。今文之經均立學官由博士傳授皆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后世遂稱為今文經學。 今文經學始傳應追溯到文帝時的濟南伏勝;勝為故秦博士年九十余以所藏〔尚書〕二十九篇講學于齊、魯之間文帝命晁錯往學歸以今文書之是為〔今文尚書〕。 漢初五經博士及博士弟子都不限于專經;然自武帝后說經成為利祿之途于是說經者日眾一經說至百余萬言大師眾至千余人而經說亦益詳密且益分歧博士教授乃亦漸趨于分經分家之途。由于規定太學生滿一年加以考試必須依照所聽受的博士之講法回答于是講經乃有師法或稱師傳。 西漢時古文經學僅在民間流行惟有今文經學獲得政府的支持董仲舒治〔春秋〕更將陰陽五行思想與今文經學結合以今文經學解說天地災異出于天意。由于董氏之提倡遂使西漢讖緯之學大行于世。 東漢時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各立門戶今文經學以古文經學為變亂師法古文經學則以今文經學為黨同雋真二者相攻若讎不相融合。當時古文經學以馬融為代表今文經學以何休為代表。迄東漢末年鄭康成(玄)參合今古二家之學自成一家之言以古學為宗今學為輔自鄭氏一出今古文經學之爭乃暫告平息。 今文經學自東漢末逐漸衰落迨清代中葉以后又再為世所重清末維新派的康有為即利用屬于今文經學的公羊學埋論以為變法的張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