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研究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個案研究顧名思義即對于單一個案進行研究。所謂個案可能是一位教師或一位校長也可能是一所學校或一個學區甚至一個社區也可能是一套科學課程或教育制度、政策都可為個案研究對象。 個案研究主要沿用人志學研究法(ethnographic approach)在不加任何干擾的自然情境下對個案進行現場觀察并進行結構性或非結構性晤談(臨床晤談)收集其有關信念(belief)及價值觀再收集有關各種文件和制品(artifact)以為詮釋之依據故個案研究仍可歸屬于詮釋性研究(interpretive research)一家族。 個案研究在本世紀后半起頗受科學教育界重視。繼一九六零年代所謂科學教育課程改革運動之后一九八零年代的科學教育家關心如何提高教學效果認為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乃是提升科學教育品質的關鍵認為由卓越教師的個案研究可獲得許多有價值的經驗與啟示使其他教師效法以創造更有意義有功效的教學環境亦能避免在創新過程中常見的嘗試錯誤使革新的腳步更扎實地踏在已知和行得通的基礎上。 一九八二年美國聞名的「科學教育中的追求卓越」(Search for Excellence in Science Education)就是基于這種理念而發展出來的研究計劃。全美科學教師協會(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NSTA)、全美科學督學協會(National Science Supervisors Association 簡稱NSSA)都是這項研究計劃的支持者;他們極力主張:由于「專家教師」(expert teacher)的個案研究可為「新手教師」提供最有用而具體可效法的資料;又認為專家教師的個案研究可做為師資培育的教材更認為「典范教學」(exemplary teaching)能產生一套具體有效的實例可廣泛應用于其他不同的環境。 除了典范教師之個案研究以外也有典范科學課程的研究例如:同一年代(1980)美國的典范科學課程有關計劃研究分析卓越的科學教育課程。該計劃所研究的并不只是教科書也不只研究科學教學活動凡課程所包含的一切包括目標、學習材料、學生和教師的行動、教室氣氛等都在研究的范圍。 個案研究主要采用詮釋性研究的方法本質上仍屬于觀察法(observation research)。由經過相當訓練的觀察者長期深入觀察教室或其他教學活動情形會晤任教教師也約談其學生。并且收集教師所采用一切教學資料、測驗工具、教具及學生的作業等等以供分析。 個案研究結果的通則性(generalizability)最常被質疑。但個案研究如同詮釋性研究中其他同族的研究法譬如人志學研究和質的研究一樣詮釋性研究者認為應重視個別教室內的互動情境(context)的了解這些互動情境隨時隨地都不會相同有效的教學(effective teaching)并非能夠通則化的一套屬性而是在特定的時間、場所特定的教師及其一群學生所共同表現的事象。 為確立個案研究結果的可比較性(comparability)和可轉譯性(translatability)研究者必須在報告中適當描述并界定該研究的情境要素包括研究場地、參與者特徵、使用的文件、策略及其基本構念等。關于個案研究的信效度問題則請參見「人志學研究法信效度」(ethnographic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個案研究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對已發生的事實真象作系統的陳述、說明及分析以作為以后發生類似情形時的決策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