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研究法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觀察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的或控制的情境下依據既定的研究目的對現象或個體的行為做有計劃與有系統(tǒng)的觀察并依觀察的記錄做客觀性解釋的一種研究方法。由此定義幾個基本概念必須注意: 第一觀察研究必須在明確的目的下有計劃與有系統(tǒng)的進行其目的是要收集實徵資料來回答研究問題。一般說來運用觀察法收集資料可以借以形成假設也可以借之驗證研究假設或用來描述現況。 第二觀察研究可在自然情境下實施也可在控制情境下進行前者稱為自然觀察研究后者稱為實驗觀察研究。 第三觀察研究必須有系統(tǒng)的記錄觀察結果;觀察記錄先要訂定記錄的項目與標準;依據已訂定的項目與標準照實記錄以及再將觀察記錄轉換成可以分析與解釋的資料。 第四觀察研究必須具有信度和效度;觀察的過程必須客觀和標準化觀察結果必須經得起他人檢核而且要有效。 大體說來觀察研究具有下列優(yōu)點: 1. 可以收集非語文行為的資料例如教室內師生的互動表情和氣氛及飆車青少年的行為等;在研究對象方面可以包含不能或不愿以語文自陳的受試例如未具語文能力的嬰兒不識字的家長及行為偏差的學生等均可藉觀察法來了解他們的行為。 2. 可以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收集資料因此被觀察者的活動與行為較不會受到干擾。 3. 觀察研究大都在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所以研究者不僅可以持續(xù)觀察特定行為的發(fā)展也可在一定間隔的不同時間追蹤觀察建立縱貫資料并供分析之用。 觀察研究雖有上述優(yōu)點但也有其限制:(1)由于觀察系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進行因此研究者無法針對可能影響資料的無關變項作有效的控制; (2)觀察研究多在自然情境下進行觀察者在觀察同時立刻作成記錄很難取得被觀察者的認可與接受; (3)由于觀察程序費時費力所以觀察的對象常是小樣本因而影響結果的代表性和類推解釋的普遍性;以及(4)由于觀察的過程可能侵犯別人隱私故涉及敏感的問題(如夫妻間的親密行為)即無法觀察因而限制了觀察的范圍。
觀察研究法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