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格森基本信息介紹
簡體: | 柏格森 |
繁體: | 柏格森 |
拼音: | bai ge sen |
讀音: | bǎi gé sēn |
英語: | Bergson, Henri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單字解釋: | 柏 格 森 |
造句: | 柏格森造句 |
組詞,組成語: | 柏 格 森 |
|
柏格森解釋
|
柏格森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法國觀念論哲學家柏格森(1859~1941)原先學習數學后來改習演化論哲學是直覺主義的代表人物一九零零到一九二一年間在法蘭西學院(The College of France)擔任教授一九一四年當選法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并于一九二七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柏氏主要的著作包括:一八八九年的〔時間與自由意志〕(Time and Free Will)與〔直接給與之物的知覺論〕(Essay on the Immediate Given of Awareness)一八九六年的〔物質與記憶〕(Matter and Memory)一九零零年的〔笑聲〕(Laughter)一九零三年的〔形上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一九零七年的〔創造性的演化〕(Creative Evolution)一九三二年的〔道德的兩個來源〕(The Two Sources of Morality)與一九零零年的〔思想與移動〕(Thought and Moving)。 柏氏的主要哲學理念包括:(1)哲學必須以既有的經驗為基礎既有的理性傾向于靜態事物觀既有的直覺則以動態事物觀為取向因為意識的中心特質也是動態的所以動態觀點比較根本; (2)事物的時間向度是動態的、連續的事物的空間(或物質)向度則是靜態的、間斷的; (3)將時間空間化(spatializing time)就是試圖以靜態的概念理性分析動態的時間頂多只能接近對象的本質卻永遠無法達到目的應該以直覺掌握對象本身; (4)進化是有目的的也是冒險的因為在進化過程中每項進展難免機械化直到最后突破困境獲得自由為止; (5)時間的進展是一種質的變化而且有一定的步調。過去仍然繼續存在人們現在的記憶至于未來則不存在是人與上帝創造與作用的結果而且在每個片刻逐一確定自由因此獲得保障。 柏格森對于社會制度的看法為階級統治提供合理的論證認為階級壓迫是一種自然的情況戰爭則是一種自然的法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