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良心」是指人內(nèi)心之善性為道德動機的來源。在儒家的觀點這種善性是天所賦予的所以[中庸.第一章]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乖谥袊軐W中孟子指出人心的四大善端或王陽明的良知可說都是良心的發(fā)用而「尊德性」也就是要訴諸此良心。根據(jù)康德(Imm. Kant)對良心的界定「良心是一種意識狀態(tài)而其本身就是義務?!梗ǎ奂兝硇苑秶鷥?nèi)的宗教](Religion With in the Limits of Reason Alone))。他又指出此良心是人們內(nèi)心的法庭(由他自己提出控訴或辯解[道德形上學](Metaphysics of Morals))。這種由當事者自己加諸于自身的道德要求實在比受外在的壓力而去做更具道德價值。 良心是指動機上主觀的善意但這種善意也可能因運氣或當事者的能力問題而做了不道德的行為。如此一來良心卻也可能變成惡的來源。因此對于良心的價值至少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是康德的主張他認為良心是不會錯的(infallible)因為良心界定是吾人主觀的。去服從實踐理性所規(guī)定的道德律在如此分工下有錯也不在良心。而康德也因此賦與良心本身的價值也就是只要有此好的存心即使并無善行良心「仍像寶石閃閃發(fā)光」([道德的形上學基礎](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档逻@種良心自足的說法受到黑格爾(G.W.F. Hegel)的批評和修正。黑格爾指出騙子和懦夫也可以良心之名而為之這種自我確認(self-assertion)的過程隨時可轉(zhuǎn)為惡的來源([法律哲學](Philosopy of Right))也就是做壞事的人也可宣稱是出自于良心。因此黑格爾對良心的態(tài)度頗為矛盾。他仍承認良心的重要性但必須以它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來考量若只具良心而無善行這「就像乾枯的桂冠了無綠意」([法律哲學])。 從以上對良心的兩種不同看法顯示出良心在道德動機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良心也非自給自足因為這種主觀的自我認定也可能為惡行之源。因此任何以良心之名而發(fā)的行為未必就能保證其正當性(legitimacy)仍舊需要從實際的行為和其所產(chǎn)生的效益來判定其價值良心只是德行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若把良心比喻為形式那么這種形式無法保障其內(nèi)容之正確性因為良心純屬主觀的宣稱外人非經(jīng)長期觀察與認識實在無從判定。而當事者是否無愧于此良心則有賴于它自身的反省也就是「慎獨」的工夫若能「勿自欺」、「內(nèi)省而不疚」才能算是對得起良心。
良心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人類天生本有的善心。 【造句】做人做事要憑良心否則會遭天譴。
良心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類天生本然的善心?!睹献樱孀由稀罚骸鸽m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于木也?!固疲追f達.正義:「良心即善心善心即仁義之心。」能辨別是非善惡的認知作用?!都t樓夢.第六五回》:「你還是個有良心的小子所以叫你來伏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