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誠實」即是「不欺」和「無偽」不作假、不說謊、不欺騙就是誠實。 「誠實」既是美德又是道德原則(例如「做人要誠實」);是人際關系中的道德要求。中國先哲只用一個「誠」字認為誠不但是人必須履行的道德原則也是「天道生物」的原則因為天道不偏不私永遠「不變」所以陽光照處沒有遺漏也沒有遮掩〔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依此人也要努力做到誠實不欺因又說:「誠之者人之道也。」不欺不只是對人更要從「不自欺」做起即是只有自己知道的事物或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要誠實不變即是所謂之「不欺暗室屋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很多人常「自欺」而不自知如該做的事不做卻找藉口來自圓其說實際上就是自欺。 英國哲學家麥金泰(A. MacIntyre 1929~)認為誠實是人在參與社會活動(social practice)中最基本的三項美德之一(另外兩項是勇敢和正義)。其實誠實是人類普遍的要求尤其在「欺人」方面平心而論沒有人愿意被別人欺騙誠應該是一項普遍原則。近年西方為了「善意的欺騙」問題衍生出許多爭論衡情處理「欺」和「不欺」是相反的如果「不欺」(誠)是道德的「欺」就決不會成為有條件的道德;「誠」是「理」「欺」多半緣于情在情上說得過去的也要合理才是。孔子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是就倫理的父子有親的親情而言在兒子袒護父親的一面說法則可但是偷了別人羊的父親法律不會因他兒子隱瞞不說就不予懲罰「理」和「情」的領域不同私情不能超越公理。 在不誠實究竟是不是「道德上的惡」一問題上康德的倫理學(Kantian ethics)認為不誠實是道德上的惡應絕對禁止;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則認為假如某些不誠實的作為可以創造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則不誠實的作為并不是絕對的不可以。 誠實為一道德上的要求有普遍性但在個別事件上除了以誠為原則外還要針對個別狀況但不能違反 「誠實」這個大原則。至于軍事方面如兩軍相對作戰時所用的詐欺手段不是用誠可以衡量的因為這種狀況的第一原則是「正義」詐欺是手段不可同日而語。
誠實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真實而不虛假。 【造句】老師常常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小孩。
誠實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誠懇實在不虛假。《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昭因此深喜后主誠實并不疑慮。」《紅樓夢.第九三回》:「哥兒的脾氣也和我們家老爺一個樣子也是一味的誠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