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兒舞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宋書.樂志二》。 2:舞名。魏晉舞蹈。《俞兒舞》本為漢朝《巴渝舞》至魏晉改稱《俞兒舞》魏文帝曹丕黃初三年(公元222)改名《昭武舞》用于高祖廟成為雅舞。唐「清商樂」中仍有《巴渝舞》。《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載:「板楯蠻夷者……高祖為漢王發夷人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還巴中……世號為板楯蠻夷。閬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數陷陣俗喜歌舞高祖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乃命樂人習之所謂《巴渝舞》也。」此舞「其辭既古莫能曉其句度。魏初乃使軍謀祭酒王粲改創其詞。粲問巴渝帥李管種玉歌曲意試使歌聽之以考校歌曲而為之改為《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臺新福歌曲》、《行辭新福歌曲》《行辭》以述魏德。」(《晉書.樂志上》)魏《俞兒舞歌》共四篇魏國初建所用后于太祖廟并作之。歌詞為王粲造如《行辭新福歌曲》:「神武用師士素厲。仁恩廣覆猛節橫逝。自古立功莫我弘大。桓桓征四國爰及海裔。漢國保長慶垂祚延萬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