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相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具有相同成分和相同物理、化學性質的均勻物質部分。各相之間有明顯可分的界面如:當空氣是氣相鹽水是液相冰是固相。在汞面上放一些水則為兩個液相。兩塊晶形不同的硫黃(如斜方晶形和單斜晶形)則為兩個固相。在使用「相」這個術語時并不考慮所含物質的數量也不計較該相是否連續存在。如冰不論是1千克還是0.5千克是一大塊或是許多的小塊都是一個固相。同一元素在一種物質中可以一種或多種化合物狀態存在特定物質的物相都是以元素的賦存狀態及某種物相(化合物)相對含量的特徵而存在的如銅礦石中有輝銅礦(Cu2S)和赤銅礦(Cu2O)分別以銅的硫化物和氧化物的狀態存在兩種礦物中的含銅量不同分別為79.85%和88.8%。又如大氣粒狀物和河湖底泥是一種非化學計量的混合物多是多種物相并存的體系。通過物相分析可監定污染物中的不同物相了解其存在形態、化學組成及各物相之間的相對含量與它們的分布狀況這樣才能真實的反應污染物的物理化學特性與其環境行為和生物效應之間的關系。物相分析是狀態分析的一種有物理分析方法如顯微鏡監定X射線物相分析和差熱分析等;也有化學分析方法如濕法化學分析法。在環境科學中指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即大氣環境、水環境和土壤環境(有時包括生物環境)它們具有各自不同的屬性和明顯的邊界通常稱為大氣圈、水圈、土圈、生物圈。環境中的相有五類即氣—水、氣—土、水—土、水—水和土—土。兩者之間存在著界面在一個相(某一環境要素)中也有各種不同的相存在。例如:大氣中的固體或液態粒狀物水體中的懸浮物或底質等。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分布累積與增長消失的過程也就是它們在環境各相之中及各相之間的物理化學運動的過程;因此有人把研究這方面變化規律的問題稱之為「化學動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