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觀察為基本科學過程技能之一是指學習者設法用五官或儀器對其周遭事物現象進行有目的察覺活動的能力。由于這種察覺活動學習者開始認真去分辨去認識隱藏在事物現象表面之下的特性;同時也發現了他們前所未「見」的新意義。多數人未經提示對外在之事物現象多半犯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嗅而不覺的毛病。一則可能由于太過熟悉而未注意到表象下所具有的某些未曾注意的特性;二則可能是由于未受到觀察的訓練不懂得觀察要領。當然根本沒有動機想去深入了解更是使一般人「看不見」受過專業訓練或具有觀察能力的所「看到」的特性這里所指的「看見」不僅限于視覺它乃是泛指經由聽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感官察覺且經由心智運思加以辨識的過程。有時也可運用儀器擴展感官的觀察范圍與深入程度。因此觀察乃是學習者經由感官與心智去注意、去發現一些新意義的活動所具的心智能力因此也是學習科學者亟待培養的一種最基本的過程技能。 通常「觀察」一詞亦作為一種活動過程的名稱。科學家經由觀察發現星光星色各有不同;巖石成分與組成亦各有不同;但異中也可看出有某些相同;天氣隨時在改變、但變中卻有一些規律。諸如此類形形色色的科學觀察活動導致了對事物現象的特性、關系與法則的發現。但事實上他們之所以有發現乃是由于他們學到了觀察的要領或具有觀察的能力。因而觀察不僅可作為活動的名稱也可視為是進行這項活動的過程技能。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所發展的科學過程取向(Science-A Process Approach SAPA)課程將其視為基本過程技能要求學習者循序學習以逐步培養其觀察能力其著眼點即在此。 欲使學習者逐步提升其觀察的能力下列的觀察要領的訓練是必須的: 1. 能運用某一特定感官深入察覺事象的特性。 2. 能同時運用二種以上感官去辨識事象的特性。 3. 能充分運用多種感官去辨識事象的特性。 4. 能應用儀器擴展感官的觀察范圍。 5. 能進行異同的比較。 6. 能進行變化的比較。 7. 能進行半定量的比較。 8. 能根據目標與需要自行設定觀察項目擬訂觀察計劃進行觀察。
觀察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仔細察看。 【造句】那個小男孩蹲在墻腳好奇地觀察螞蟻的活動。
觀察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仔細察看。《后漢書.卷一零.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乃親閱宮人觀察顏色。」唐、宋諸道設觀察使明清稱各道道員為「觀察」。《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因心里喜他殷勤就把收的王觀察的個舊枕箱把與他盛花兒針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