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主義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客觀主義中的客觀主張認知的有效性是以客體(object)為標準;由是客觀主義有三派說法:第一種認為客觀的有效性在于人的認知理性;第二種否認人的心靈有認識實體的能力;第三種認為道德可以達到客觀狀況屬倫理學觀點。把客體作為倫理的善或美的標準成為倫理的或美學的客觀主義。 就美學而言有人以為美是一種客觀存在不受審美主體在審美時的影響。美的客觀性是絕對的不會因人的意志的轉移而有所改變;不論欣賞與否絲毫不影響它的美。因為美在于客觀事物美的屬性美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審美標準的客觀性是由美的客觀性所決定。 就倫理而言任何存有本身都是善例如鉆石指環以其本身來說就是客觀善。客觀主義者相信某些道德原理不論別人的觀點如何始終是真的。譬如沒有人為了從別人的痛苦中獲得快樂而蓄意使別人遭受痛苦就好像即使沒有人會計算但二加三等于五卻依然正確一樣。客觀主義者認為問題在決定道德真理的地位以及確立這些真理的方法。 就知識論而言真理的一般標準在于客觀明顯性(objective evidence)是指對象或客觀事物把自己清清楚楚地呈現出來的一種特性例如黑夜天空的星光使我們能夠發覺星星的存在以及屬于它的一切若它不發光人們就無從發現它。正因為事物把自己顯示出來所以才使人有了判斷它的資格同時也讓人曉得這個判斷真實不虛。以此知識的標準以及信以為真的判斷其基礎乃在客體即事物自身的明顯性。因為事物本身在理智中產生一種明顯性而此明顯性給理智指出該物是這樣而非那樣然后理智就依照事物本身所呈現的明顯性下判斷故而理智不能隨心所欲的妄下判斷必須依照事物本身所呈現的明顯性下判斷這就是「客觀明顯性」即真理的標準。 此外主張邏輯處于實在界及心理界以外而構成獨立領域的邏輯先驗主義(Logical Transcendentalism)也屬于客觀主義因為邏輯先驗主義承認一種以客體世界為最終的標準但這個客觀世界卻并非實際存有只是一種有效性(validity)而已。
客觀主義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排除個人的主觀意識依據客觀的科學方法以實驗觀察判斷一切事物的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