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觀復是觀照萬物復歸于道的意思。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致虛守靜是修道的工夫人的心靈思想時時受累于外物或因情欲干擾不得安寧或為無知蒙蔽不能清明無法理解至德要道。老子認為唯有透過修道工夫使虛靈不昧身心安靜如此澄思凈慮才能領悟道理。虛靜清明的心可以直觀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產生興起表面看似紛然雜陳最后終會歸本還原至同一個原理原則。這里「虛極」、「靜篤」的「極」與「篤」是形容「虛」與「靜」的副詞。根據王弼的解釋老子意在「以虛靜觀其反復凡有起于虛動起于靜故萬物雖并動作 卒復歸于虛靜是物之極篤。」也就是說老子以致虛守靜的明心工夫摒除雜慮以觀照萬事萬物變化消亡的法則任何事物皆是自「無」中生(有生于無)一切運動之前的狀態必是靜止;待事物消亡后復歸于「無」運動停止后自然是靜態。所以「虛靜」正是萬事萬物最終極確實的歸宿。王弼此說可供參考。 由上可知老子肯定人心有「觀照」的功能不過這里的「觀」是心靈體悟與感官經驗無關不同于〔道德經〕第五十四章所說:「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的「觀」。后者是根據對個別事物觀察的經驗歸納出該類事物的通性特質。所以說要了解個人修身的道理就要從觀察個人做起;要了解大夫之家、諸侯之國乃至共主的天下各個應守的道德法則也當從分別觀察家、國、天下著手。〔道德經〕中只有第十六章與第五十四章出現「觀」字而含義卻有極大差別值得留意。 其次「復」在此有歸本還原的意思。老子本有「逝遠而反」的說法認為宇宙萬事萬物皆初始于一理(即自然之道)最后復歸于一理有如花葉凋零后落下覆蓋根本老子稱之為「歸根」。歸根就是返本也就是回復事物的本性回歸自然的原理。因此從表面看從「歧異性」的觀點看萬物并作森然羅列好似毫無相同之處但是從原理看從「相同性」(the Sameness)的觀點看萬物皆源于同一個原理等到毀滅消亡之后又都歸于同一個原理。正如〔莊子·德充符〕中所說:「自其異者而觀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而觀之萬物皆一也。」 「觀復」是「明心見性」之后始能產生的心靈體悟對施教者與受教者而言都是高難度的修養功課。老子對人類精神功能的信賴推崇使得他的教育思想充滿了精神理想主義(spiritualistic idealism)的色彩。教育工作的要義首在自我修養能透過致虛守靜的工夫摒除感官嗜欲的干擾打破知識知見的障蔽達到澄思靜慮的境界便可以心靈觀照萬有的原理。由此可見老子認為最高層次的教育乃是純粹思辨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