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觀念一辭的英文字(idea)衍自希臘文原意指可見者或事物的外貌引申為心靈圖象(mental picture)。柏拉圖(Plato 427~347 B.C.)以此字作為其哲學的核心概念 意指抽象普遍性(universals)、理想標準(ideal standard)、本質、永恒可理解之特徵原型(archetype)與存有根源;用以與具體事物的特殊性(particulars)、生滅變化、剎那偶現、模仿原型作對比。柏拉圖認為在人類生活的可感世界(sensible world)之外尚有一可知界(intelligible world)由觀念或理型(Forms)組成。觀念或理型世界卓然獨立超越此世永恒不變提供世界萬事萬物的原型、標準與存在依據至善至美無與倫比。中世紀哲學則以觀念或理型為上帝認知或創造現世的范本(patterns)因而存在于上帝心中。近世哲學家笛卡爾(R.Descartes 1596~1650)則以觀念稱人心所思即思想的對象與內容。笛卡爾的觀念仍有客觀性不全然是主觀心理的產物可說保存了部分柏拉圖觀念論的傳統。不過除了肯定人心之中有與生而俱的先天觀念(innate ideas)之外笛卡爾也同意外物作用于感官可以產生外來觀念(adventitious ideas);以這些觀念為素材予以任意結合分離可制造出新觀念(inventive ideas)。英哲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繼笛卡爾之后否定有先天觀念認為所有觀念均起于經驗而經驗的管道唯內感官(inner sense)或反省(reflection)與外感官(external senses即五官)而已。人透過眼耳鼻舌身所取得色聲香味觸等觀念實即「代表」(represent)事物的可感性質(sensible qualities)。其后柏克萊(G. Berkeley 1685~1753)承續洛克的學說進而肯定人類的知識僅是得自感官經驗與觀念此外無他。于是柏克萊否定不可見的「物質實體」建立「主觀觀念論」(subjective idealism)。休姆(David Hume 1711~1776)則將人感官立即直接知覺者稱作「印象」(impressions)印象消失后留在人心之中者則為「觀念」。 德國哲學家康德(I. Kant 1724~1804)則以「表象」(Vorstellung)一辭代表感官知覺所得的對象即相當于英文的觀念??档抡J為認知官能有三級:直觀(intuition)、悟性(understanding)與理性(reason)其中經驗直觀即直接取得表象的官能而純粹直觀(pure intuition)則提供表象的先天形式即時間與空間。至于「觀念」(Idean)一辭自身康德則以之為理性思維的概念(concept)如主體的絕對統一性(the absolute unity of the subject)即屬觀念。其后德國觀念論(German Idealism)也以「觀念」為理性純思的對象以「表象」為感官受外物刺激后 在心中產生的圖像。黑格爾(Georg W.F. Hegel 1770~1831)之絕對觀念論則主張「觀念」是主觀理會(comprehension)與客觀真實(Reality)的結合;僅存在于思維實際不存在只可稱為「概念」(Begriff)「觀念」則是透過理會而確實存在者。
觀念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因文化背景或生活經驗而形成對人事物等的認知與看法。 【造句】我倆的觀念相去甚遠實在很難認同你的看法。
觀念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由外界感受而來對事物的心象。重現人心的過去印象。由認知作用而來的意識如感覺、知覺、幻覺、想像、概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