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感應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天人感應」是董仲舒發揮〔易經〕的陰陽學說結合五行思想而創立的學說。董仲舒把天看作宇宙人間最高的主宰 認為「天」是「百神之大君」說「天者萬物之祖萬物非大不生。」又說:「為人者天也人之為人本于天……此人之所以乃上類天也。」意思是說天創造了人與萬物人的形體以及精神上的各種表徵跟天自體相同所以天人同類。天人既為同類自必互相感應;據以建立其「大人感應」論。 董仲舒引申〔易經〕的陰陽學說認為天的意志是通過「陰陽五行」來表現的。「天道之常一陰一陽。」以陰陽為化生五行四時之二元;天象之災變人事之吉兇善惡皆循是而生。君主代天而治民如行善政則天降祥瑞以示天之獎賞與授命;如行暴政則天降災異以示警戒。至于人民也只有通過「天威」才能制約君主。 天人之間賴彼此交通感應協和統一始能維持天人結構的均衡、持久與穩定;故他在〔天人策〕中指出:「春秋之所譏災害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惡怪異之所施也。書邦家之過兼災異之變以此見人之所為其美惡之極乃與天地流通而往來相應。」因此「人道」本諸于「天道」圣人乃法天而立道使宇宙自然事物的運行與人間世事的統治秩序取得一貫一切皆本諸「天意」、「天今」。因此在教育上仲舒主張承天之道以施教說:「天令之謂命命非圣人不行;質樸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謂情情非度制不節。是故王者上謹于承天意以順命也;下務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別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舉矣。」均不于其「天人感應」之論而立說。
天人感應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應。為中國哲學中關于天人思想的學說認為人的行為能感應上天上天也能影響人事。漢董仲舒在答武帝策問中有詳細的闡論。《大宋宣和遺事.亨集》:「臣切謂天人感應一理也。人心悅則天意得;人心怨則天變彰。」
天人感應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成語詞典版
1:修訂本參考資料: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應。為中國哲學中關于天人思想的學說認為人的行為能感應上天上天也能影響人事。漢董仲舒在答武帝策問中有詳細的闡論。大宋宣和遺事˙亨集:臣切謂天人感應一理也。人心悅則天意得;人心怨則天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