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氏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師氏是周代職官名與保氏并掌小學(xué)教育國子之職又掌管司朝的事務(wù)。隸屬于〔周禮〕地官司徒。簡稱「師」也稱「大司成」。典出〔周禮〕。〔周禮.地官.師氏〕云:「師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掌中學(xué)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凡國之貴游子弟學(xué)焉。」鄭玄〔注〕云:「告王以善道也。文王世子曰:『師也者 教之以事而諭諸德者也。』」又云:「德行內(nèi)行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至德中和之德覆燾持載含容者也。孔子曰:『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敏德仁義順時者也。〔說命〕曰:『敬孫務(wù)時敏厥修乃來。』孝德尊祖愛親守其所以生者也。孔子曰:『武王、周公其達(dá)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在三德之下三行之上德有廣于孝而行莫尊焉。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師氏教之而世子亦齒焉學(xué)君臣、父子、長幼之道。」又云:「虎門路寢門也。王日視朝于路寢門外畫虎焉以明勇猛于守宜也。司猶察也。察王之視朝若有善道可行者則當(dāng)前以詔王。」又云:「教之者使識舊事也。中中禮者也。失失禮者也。故書中為得杜子春云:『當(dāng)為得 記君得失若〔春秋〕是也。』」又云:「貴游子弟王公之子第。游無官司者。杜子春云:『游當(dāng)為猶言雖貴猶學(xué)。』」 為了讀者方便起見將〔周禮〕原文語譯作:「師氏掌理教育以善道報告周王。用三種品德教導(dǎo)世子和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第一是至德為道德的根本;第二是敏德是行為的根本;第三是孝德?lián)灾朗裁词悄鎼旱氖虑椤S謳熓辖虒?dǎo)三種德行:第一是孝行見于親愛自己的父母;第二是友行見于尊敬國家的賢良;第三是順行見于尊事自己的師長師氏上朝的位置是在虎門的左邊察視周王臨朝時群臣的情況;若有可行的善道即報告周王。善用國內(nèi)合禮與失禮的掌故教導(dǎo)世子和公卿、大夫的子弟。凡王公子弟與卿、大夫、元士的子弟尚未出仕的都要在這里學(xué)習(xí)上進(jìn)。」 師氏一職也見于其他文獻(xiàn)如:〔尚書.顧命〕云:「(王)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wèi)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詩.小雅.十月之交〕云:「棉維師氏」;鄭玄〔箋〕:「師氏亦中大夫也。掌司朝得失之事。」〔禮記.文王世子〕:「入則有保出則有師。……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這里的「師」即師氏。又云:「大司成論說在東序。」鄭玄〔注〕云:「此云樂正司樂父師司成即大司成司徒之屬師氏也。」由此可見師氏一詞不但見于〔周禮〕也出現(xiàn)于〔尚書〕、〔詩經(jīng)〕與〔禮記〕;而且?guī)熓峡珊喎Q為「師」也可稱作「大司成」。 總之師氏為〔周禮.地官.司徒〕職官之一與保氏并掌小學(xué)以教育國子之職同時也掌管周王司朝的業(yè)務(wù)。
師氏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女師。《詩經(jīng).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職官名。周禮地官之屬掌輔佐王室、朝儀得失及以三德三行教育貴族子弟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