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納基本信息介紹
簡體: | 沃納 |
繁體: | 沃納 |
拼音: | wo na |
讀音: | wò nà |
英語: | Werner, Heinz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單字解釋: | 沃 納 |
造句: | 沃納造句 |
組詞,組成語: | 沃 納 |
|
沃納解釋
|
沃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沃納(1890~1964)在奧地利維也納出生。他勤勉好學喜好音樂并于七歲那年學習小提琴。中學畢業后沃納想成為工程師可是后來改變心意進入維也納大學主修作曲與音樂史。進入大學后興趣又擴展及哲學與心理學。這種改變乃由于一天他走錯了演講廳本來是去聽音樂演奏會卻是聽了一場康德哲學的演講會而變成熱衷于哲學不久即決定主修哲學和心理學。但是他仍然持續對音樂的興趣以審美的享受心理學為博士論文主題。 沃納于一九一七年加入漢堡的心理學研究所成為其中的一員該研究所后來并入漢堡大學受到心理學家史騰(W. Stern)、動物行為學家烏耶克斯噶爾(J.von Uexküll)等學者的影響。是時在漢堡大學的學界對于一種新興的學理即完形心理學討論得相當熱烈這些心理學家有時候也稱為柏林學派(Berlin School)但是他承認自己與萊比錫學派(Leipzig School)的柯魯格(F. Krueger)、桑德(L.W. Sander)等人較為接近。萊比錫學派雖然同意一般的完形原理但總認為柏林學派的取向非真正的整體論萊比錫學派也趨于發展取向。此等觀點影響沃納的機體發展方面的著作。 沃納在漢堡大學服務期間極富生產力其中以〔比較心智發展心理學〕(Comparative Psychology of Mental Development 1926)第一版的問世最為聞名。在該書中沃納界定了發展概念并用之比較人與其他物種或不同文化體系所發現的發展型式。 沃納于一九三三年受到納粹的迫害因是猶太人而遭漢堡大學解聘。在荷蘭逗留幾個月后前往美國。在美國從事多種職位的工作包括在密西根的偉恩訓練學校(Wayne County Training School Michigan)擔任研究心理學家。一九三六年與一九四三年間完成大量有關智障與腦傷兒童的研究。一九四三年在布魯克林學院(Brooklyn College)首次專任講師工作但迄未被認定為偉大的理論家直到一九四七年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聘他為心理學與教育學教授之后才展現學術的光芒。 沃納雖是多產作家但專書卻只有兩本除了在漢堡完成的〔比較心智發展心理學〕外另一本是與卡普連(B. Kaplan)合著出版論語言的〔符號形成〕(Symbol Formation 1963)。 沃納的最大貢獻是在發展心理學方面在其死后克拉克大學的發展心理學院即以其名為該院名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