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魯納基本信息介紹
簡體: | 布魯納 |
繁體: | 布魯納 |
拼音: | bu lu na |
讀音: | bù lǔ nà |
英語: | Bruner, Jerome Seymour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單字解釋: | 布 魯 納 |
造句: | 布魯納造句 |
組詞,組成語: | 布 魯 納 |
|
布魯納解釋
|
布魯納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布魯納(1915~ )出生于美國紐約州紐約市(New York)是當代心理學家及教育家。他在幼兒的知覺、學習、記憶及認知方面的研究對美國教育制度發生了影響。 布魯納十二歲喪父;一九三七年在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in Durham)得文學士學位;一九四一年由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以心理學專家的身分在法國為美國軍事情報單位工作。一九四五年返回哈佛大學任教一九五二年升為心理學教授從一九六零至一九七二年兼哈佛大學認知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gnitive Studies)主任。一九七二年應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之聘擔任賞驗心理學教授一直到一九八零年。后為紐約市社會研究新學院(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 City)的兼任教授并擔任紐約大學的紐約人類研究所(the New York Institute for the Humanities New York University)的講座教授。 布魯納的研究有助于將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概念引進到教室內應用。他在一九六零年所著的〔教育的過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曾譯成多國語文是一本對課程改革具有影響力之研究。在該書中他認為如果能采適當方式來呈現教材則可將任何學科在兒童的任何發展階段教給他們。依布魯納的觀點:所有的兒童都天賦的具好奇心及對任何學習都有學好的慾望;但是當呈現給他們的任務太過困難時兒童就會有厭煩的情緒反應。布魯納也研究兒童的知覺而推衍出結論認為兒童的個別價值觀很明顯地影響他們的知覺。 布魯納的論著很多主要的有〔人民的要求〕(Mandate from the People 1944);〔思維之研究〕(A Study of Thinking1956與J.J. Goodnow和G.A. Austin合著);〔教育的過程〕(Process of Education 1960);〔論認識:關于左手的隨感〕(On Knowing: Essays for the Left Hand 1962);〔朝向教學的學說〕(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1966);〔嬰兒期:認知成長的過程〕(Process of Cognitive Growth: Infancy 1968);教育的關聯性〕(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 1971);〔溝通宛如語言〕(Communication as Language 1982);〔兒童的談話〕(Child's Talk 1982);〔實際的心靈可能的世界〕(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 1986)。
|
|